近三个月来,乔利乡乐圩村板伴屯,一栋栋民房换上了充满民族特色的“新衣”,成为“兰海高速”沿线一个靓丽的风景点。
村民黄于珍大姐家的房屋,最靠近高速公路,是屯里最早完成了外立面的改造一批房屋,也是屯里的“门面”。看到自家房子崭新的外墙和村里越变越好,黄于珍打心里感到高兴。
板伴屯群众 黄于珍:那时候路没有那么好,现在蛮好的,变化很大,以前那个房子弄起来也没得装修,感谢帮我们把外面装修得这么好,我们会尽量尽自己的能力把家里面弄得更好。
村民卢艳英的房子靠近山脚,目前刚刚完成搭架,即将改造到她家。看着屯里已经完成改造的房子很好看,卢艳英也充满了期待,表示将通过努力,将来让自家里里外外都变得一样漂亮。
板伴屯群众 卢艳英:政府给我们村做这个乡村风貌提升,我们自己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然后把自己的乡村,自己的家,建设得更完美,就说能把自己的房子里面这些,也要装修的好一点。
板伴屯村民是瑶族,因此房屋外立面的改造充满瑶族文化和特色。外墙底色吸取了瑶族传统的木楼、夯土民居元素,为浅土黄色。屋顶采用瑶族牛角屋脊搭配大坡顶,穿斗结构,墙裙用本地山石拼贴,细节处从当地的传统服饰中提取纹饰进行装饰。此外还有标志性的屯标。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派驻马山县住建局 脱贫攻坚指导员 莫黛豪:我们板伴的这个村标,它就是从瑶族的八角花提取的灵感,放到这个建筑上,而且这个屯有它的村标,是会有它的“板伴”两个字,用我们的篆书进行一个设计,结合我们的八角花就构成了板伴的Logo。
今年,按照“稻香橘红”这个主题,我县选取了兰海高速沿线(马山段)24个屯作为示范屯来打造,形成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其中,那良新村,兑道一、二屯,板伴屯作为精品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其余二十个村屯作为设施完善型村屯进行建设。而板伴屯位于兰海高速近都安处,所有房子的正面基本上都是面朝高速公路,村庄的房屋布局、脉路清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具备“形、实、魂”的优势,是作为我县精品示范村中的样板示范来进行打造。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派驻马山县住建局 脱贫攻坚指导员 莫黛豪:2021年,我们马山县就是整个兰海高速沿线示范屯还要打造24个示范屯,我们也会一脉相承这样一种设计理念逐步推开,逐步地使兰海高速沿线慢慢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稻香橘红特色的马山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希望它能够在我们整个南宁市甚至自治区形成一个典范和样板。
在精品村里打造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自去年11月份板伴屯乡村风貌提升开工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指导,力求高标准做好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此外,乡村风貌提升最终受益者是村民,在推进板伴屯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我县坚持“党政引领、群众主体”,建设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得相关建设工作有力、有序,快速推进。
乐圩村党支部书记 韦生华:群众对风貌提升的积极性很高,也不用做什么工作,群众都很支持。拆旧房子的时候,一上来一动员群众都全部支持,全部清除拆完。反正就是日子过得好了,住也要住得漂亮。
南宁市自然资源局派驻马山县住建局 脱贫攻坚指导员 莫黛豪:我们在整个推进过程中,从来没有忽略过我们群众任何的感受,他们提出问题我们就帮他们解决,他们有好的想法我们也充分吸收,而且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有获得感,让他们有很强的幸福体验感,让他们切实地投入到我们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无论是投工投劳还是自筹,从以前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我振兴”变成“我要振兴”。
按照计划,板伴屯在风貌提升之后,还将在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完善链条、品牌打造、文化挖掘、传承铸造、乡村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不但让乡村美起来,更要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
(韦舜 吴慧敏 唐运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