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乔利27岁“新型农民”叶保廷: 找准路子 开辟种养新天地

2020年04月23日

过去进城务工,如今返乡种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让土地换一种种法,让农民换一种活法,近些年,马山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改变了过去背朝黄土的农民标签,转型为现代新型农民,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乔利乡北良村时常看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忙碌的穿梭在田地里,他就是27岁的马山县乔利乡志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保廷。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真抓实干,带领着北良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不甘漂泊,探索致富发展模式

“北良田地肥沃,只要找对路子,就一定可以致富。”叶保廷坚信着。2016年,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回家乡跟着父亲发展种养产业。经过充分考察后,叶保廷在父亲的支持下,于2017年8月成立了马山县乔利乡志成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设310亩特色种养综合农业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秉持“健康生态”的理念,朝着“一年成形,两年成势,三年成园”的建设目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合体”的运作方式,重点打造“养殖+有机肥特色种植”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建立合作社间的联结机制,利用畜禽排泄物对低产田进行改良,用于发展特色种植、种养结合,以种并养,目前实现了种草养畜、养畜种植、草进石退,经济发展的建设目标。

依托优势,发展本土特色产业

该合作社以无公害种养技术为标准,重点发展叶菜和瓜果等时令果蔬种植主导产业,辅助发展畜禽养殖产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县农业和林业等部门的技术及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服务团队,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种养体系。构建“生产有标准、质量有检测、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的示范基地,保障了“菜篮子”的质量安全。目前,示范基地以甜糯玉米、大棚哈密瓜、大棚西瓜、大棚蔬菜、百香果、番石榴和地方特色土鸡为主要种养品种,其中种植甜糯玉米150亩,时令果蔬100亩,利用玉米杆(磨粉)、老菜叶、飞虫配套养殖地方特色土鸡,并给周边大型养牛场提供玉米秸秆,反之养牛场又可以提供给他丰富的农家肥,形成生态有机循环。叶保廷坚持采用标准化生产和高效节水技术,每亩可增收800元左右,对周边的70多农户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农忙时提供就业岗位10-35个,固定岗位有6个,带动部分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摆脱贫困迈向小康。

2018年以来,叶保廷多次参与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前往南宁、广东、吉林等地进行学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除了培训内容细致,在教授理论的同时还进行实地教学指导,从种植、剪枝到施肥等全链条教学,以及管理提升与后期销售技巧等,让叶保廷对种养技术和销售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叶保廷希望,今后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和推广,能够辐射带动周边更多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产业开发和运营。打通群众思想堵点,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促进种养技术推广,克服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局限,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乔利乡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韦金菊 潘于鹏)

上篇:没有了
下篇:男孩手臂卡石缝中 马山消防紧急救援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0-04/23/000267.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