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更多适宜的种子在南宁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三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2020年06月15日

创新春潮涌,绿城万象新。

南宁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围绕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在突破重大技术、创建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交出了一份“创新驱动”的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踏足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这三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入驻企业从46家增长到282家,规上企业数量由1家增长到8家,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基地累计培育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广西瞪羚”企业、1家“广西瞪羚”入库企业以及8家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入驻基地的科技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迅速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自主研发6个项目入选《南宁市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参考目录(第一批)》,为战“疫”一线提供了科技支持。

南宁·中关村(基地+园区)发展实现了“三级跳”,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相继揭牌运营。京桂两地已经形成“一基地、一园区”,从点到面深度合作的局面。

入驻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珞桂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广西农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今年4月13日,广西首台服务器暨浪潮南宁生产基地首台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揭幕,这标志着广西实现了服务器生产零的突破,也意味着浪潮南宁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截至2019年10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1972家,投资额总计323亿元,其中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1074家,投资额总计188亿元。

创新动能不断在南宁凝聚,2019年南宁有364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990家,居全区首位。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2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

如今,越来越多落户南宁的创新种子不仅已开花结果,还长成了枝繁叶茂的产业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绵延不断的驱动力,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厚植沃土

创新基因扎根首府南宁

在基地入驻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的办公室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观看公司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演示的照片挂在醒目位置。

“这是激励也是鞭策。我和团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研发让农事活动变得更轻松。”温标堂介绍,现在团队正在抓紧对“润沃”智慧农业云平台进行最后的测试,该平台计划于本月底上市。该平台是捷佳润运用自主创新打造的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温标堂现场演示说:“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所有服务点种植全程的生态监测、数据采集、农艺指导、农服匹配上门一站式服务。有采购商需要购买南宁香蕉,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了解种植园情况,查询种植全程资料,实现在线采购。通过平台环境传感监测,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捷佳润云平台的监控中心即可查看气象数据、土壤数据、设备状态等,智能进行个性化灌溉。”

从单一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到农业全产业链云平台的打造,企业能如此迅速地实现突破正是得益于创新示范基地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年来,南宁·中关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加快聚集人才、技术、金融等创新要素,已经初步形成有助于创新小苗、小树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生态系统。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朝闻介绍,南宁中关村立足科技创新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规律,整合20家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南宁·中关村信息小屋,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在创新企业落地后,由产服团队联合专业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涉及政策、人才、技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服务100多次,让企业更好地在南宁扎根成长。

(下转2版)

上篇:深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推动法治马山建设再上新高度
下篇:电白区领导率队到我县对接粤桂扶贫协作工作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0-05/14/000098.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