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脂肪肝导致的肝癌逐渐增多。大家都熟知“酒精性脂肪肝”,如不戒酒便有可能诱发肝硬化、肝癌;还有一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多吃少动有关的脂肪肝,一旦发现这种脂肪肝,不能仅仅“就肝论肝”,还需充分关注全身代谢障碍的防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体检时发现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为啥青睐年轻人呢?因为青年人正处于事业打拼的时期,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社交活动众多,导致日常饮食不规律,有时暴饮暴食,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和糖类含量都比较高,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人体需要。并且整日忙于工作和应酬,缺乏体育锻炼,最终导致体重超标甚至成为肥胖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原因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贯穿始终。“初次打击”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良性肝细胞内发生脂质沉积;肝细胞内的脂质,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沉积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决定性条件。“第二次打击”是疾病进展的关键,主要是由于肝脏内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和脂质过氧化,从而促使肝细胞内的脂肪变性,然后发生炎症和坏死。由于持续存在的脂肪性肝炎而诱发肝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最终导致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的发生。
一般对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无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完全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逆转。改变饮食不仅应该限制摄入的总热量,还应该改善饮食结构,包括减少胆固醇、饱和脂肪酸、果糖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坚持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减少肝脏脂肪。研究显示,坚持四周的有氧运动,可以使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21%。有氧运动形式多样,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方案。
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二甲双胍、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等进行抗胰岛素抵抗、抗氧化应激和细胞保护治疗。对于伴有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减重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减重3%~ 5%,可伴随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减轻 ;减重 5%~7% 则伴随肝脏炎症的指标的下降 ;减重超过10% 可以逆转肝脏纤维化的水平。
现在社会中,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很大,一定要注重保养身体,不要让脂肪肝跟上你。
(来源: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