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周鹿镇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在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党建+”新模式,全镇实现了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主要做法有:
党建+主体责任,强化“四个抓手”筑基础。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强化“四个抓手”,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一是抓学习教育常态化。以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研究制定了“三个一”(即党委中心组每个季度一学习;机关党员干部每周一学习,农村党员每月一学习)的长效制度。截止目前,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22次,带动各村党支部集中学习1140次、讲党课152次,通过学习强化了抓脱贫的思想认识。二是抓责任落实具体化。实行书记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制度。党委会议定期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联系贫困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制度,强化了抓脱贫的行动自觉。三是抓组织生活规范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为每名党委委员确定了党建工作联系点,采取会前审核、会中指导、会后落实的方式,全程参与村级“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有效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四是抓基础保障标准化。通过帮扶单位捐助、上级援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11处,打造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示范点7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8个。
党建+基础建设,狠抓“三个一”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制约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镇党委通过狠抓“四个一”(一是加快一村一室建设,重点建设周水村和坛利村卫生室;二是解决1000户以上行路难的问题;三是完成1000人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四是抓好饮水项目的改造)工程,着力补齐水、电、路、房等基础短板和欠账。一是狠抓一村一室建设。摸清底数,我镇确定需建设坛利和周水卫生室,我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2019年底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狠抓道路建设。投资4605万元,砂化硬化道路156公里。三是狠抓危旧房改造和修缮。总投资451.4万元,实施危房改造796户。四是抓好饮水项目的建设。针对南宁市和马山县“强基础、补短板”工作中发现的饮水项目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投入400万元建成双联、武平、琴马饮水项目。
党建+产业培育,落实“两项措施”促增收。坚持把培育增收致富产业作为抓党建促脱贫的根本任务,落实“两个一”措施,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一是每户贫困户有一项主导产业。按照“5+2”的产业思路,鼓励各支部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镇产业覆盖率达96.2%。全镇水稻、玉米种植面积达6000亩,黑皮冬瓜种植2200亩,带动养殖牛羊达到3000只(头)。二是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等活动开展,通过观看电教片、邀请技术人员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5场次,培训人员2.4万多人。
党建+制度建设,建立“三项机制”抓落实。健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倒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大有作为。一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10个专责工作组,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责任。二是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按照“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一反馈”的机制,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根据进展情况分领域、形式、范围进行通报,督促整改落实。2015年以来,扶贫领域共立案27起,结案27人;约谈提醒102人(次),通报306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三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精准扶贫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并将脱贫攻坚考核结果、工作成效与干部推荐任用及评先选优挂钩,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埋头苦干、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推荐时优先考虑,对工作不力的严格问责,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