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龙滩镇龙昌村丹同片区1000多亩耕地,每年受淹多次,每次短的一星期,长的一个多月。与丹同片区一样,龙昌村地处偏僻,四面环山,易涝易旱。全村882户3539人,旱地面积2950亩。由于受旱涝灾害影响,颗粒无收是常有的事情。人均耕地约0.8亩。以前农作物均以种植产值低的玉米为主,却因为内涝受损严重,影响收入,特别是严重影响了丹同片区300多户1200多人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龙昌村由村委牵头,成立马山县昌隆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村党总支书、村委主任带头拿出自家耕地60亩为种桑养蚕基地,建设550平方米的养蚕房,组织部分党员、经济能人、贫困户先做种桑养蚕示范,然后逐步带动全村步入种桑养蚕产业。2016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打响以后,龙昌村依托种桑养蚕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桑养蚕。2018年,龙昌村创建了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园,新增种桑面积近300亩。至2020年,全村桑园种植面积约700亩,覆盖和受益贫困户170多户,预计养蚕农户年均增收1.5万-2万元左右。
百龙滩镇龙昌杜东母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社员45户175人,其中贫困户26户115人。合作社主要负责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猪种;收购、销售成员所生产的猪种、猪苗;提供疾病防疫和养殖技术支持。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针对贫困户,合作社一是探索发展“代养”模式,由贫困户“认购”一定数量的仔猪,由合作社帮助代养,合作社与贫困户按相关政策签订“代养”协议,达成利益共享模式。二是带动贫困户进行居家式养殖。对于有劳动力、有意愿发展养猪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无息提供种猪,农户持村委证明或者《贫困户帮扶手册》,到合作社签订保购合同,可提供种猪给饲养,生仔回收后扣母猪款。这几年,参加合作社的26个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因母猪或生猪养殖增加收入在2万元以上。
除了龙昌村,贫困村大龙村也成立了本地土鸡养殖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百龙滩镇两个贫困村三个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321户1341人。产业发展满载着贫困村贫困户的希望驶向脱贫致富的彼岸。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龙滩还认真落实产业奖补政策,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稳住脱贫信心决心,全镇先后落实奖补资金1400多万元。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05%。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78万元,支持286个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