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乔利乡苏博村大厚屯有一个残疾贫困户,户主韦汉成,他今年45岁,小学文化,是一个诚实憨厚、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2015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韦汉成夫妻俩通过勤劳创业,2018年全家人均纯收入为6933元,顺利脱了贫,2019年人均纯收入16290元,逐渐走上致富之路。
不甘贫穷,自主创业
韦汉成由于从小残疾,家庭困难,与哥哥们分家后,韦汉成除了分得少量的田地外,几乎一无所有,常年跟随母亲种点田地维持生活,好在韦汉成自己的土地被征收后,得到了一定数量的补偿金。家在大化县流水乡的韦邓梅,从小在农村长大,平时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她与韦汉成结婚后,不嫌弃韦汉成家中艰苦的生活条件,利用他们平时积累的一些积蓄和部分征地补偿金,与韦汉成一起建成了现在住的房子、猪舍牛栏、庭院等,并贷款购买了一批猪仔,2012年开始经营养猪行业。
养猪受挫,改行养牛
韦汉成夫妇刚开始养猪还算不错,但没有想到,那两三年猪价连连下跌,造成了养猪生意上的连续亏本,2012年至2014年三年时间他们养猪共亏本5万多元。养殖路上头一次遇到的波折,给了韦汉成夫妇当头一棒。艰辛和挫折并没有让意志坚强的韦汉成夫妇低头认命,在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建议下,2015年,他们决定改行养殖黄牛。
几年来,韦汉成家的牛栏里一直都保持存栏牛25头左右。夫妻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同心同德,一面精心管理牧草,一面精心饲养黄牛,慢慢地把养牛事业经营了起来,成为了大厚屯第一个养牛专业户。今年8月份,他们卖出了6头小牛,每头7000至10000元,现在还存栏18头母黄牛。韦汉成专养母黄牛繁殖牛仔,饲养成小牛出卖,用时短,见效快,有利于资金周转,一头小牛一般饲养8个月左右即可出售。
诚实守信,不愁销路
韦汉成的养殖也需要贷款,贷款快要到期时,他们就如期地给银行还款,从不拖欠,需要用钱时再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方面也了解韦汉成夫妇发展养殖产业,及时发放贷款给他们投资经营。
由于韦汉成夫妇养牛已有几年的时间,所养殖的牛肉结实丰厚,鲜嫩可口,在当地已经早有传闻,深受牛贩们的青睐。一些牛贩商时不时就自动登门察看,与韦汉成夫妇谈好价钱后便销售成交,韦汉成夫妇根本不用担忧销路,他们养殖的小牛常年供不应求。
不安现状,再辟新路
虽然脱了贫,生活上也逐渐变得好了起来,但韦汉成夫妇俩并没有满足现状,继续想办法再发展其他产业。有了党的好政策,韦汉成夫妇又有养猪经验,今年养猪行情好,韦汉成决定再重操旧业,又向银行申请到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花了10000元买回了6只杜东母猪以及一些饲料进行饲养,每只1500元。刚买回来的猪仔,每只8斤重,经过两个月的饲养,现在每只已经有60-70斤,他们对养殖的这批杜东母猪自信满满。韦汉成夫妇还打算利用贷款来的一部分资金,扩建设两三间猪舍,专门繁殖猪仔出售。
去年,韦汉成夫妇在本屯周边自家开荒的洼地上,修建了一张小鱼塘,并把水管从家里引到鱼塘中,以保证枯水季节有水养鱼。如今鱼塘里已经养有草鱼、罗非等几种鱼类,长势喜人,预计明年春节前后可以打捞上市销售。
享受政策,感恩国家
几年来,韦汉成每年都得到政府奖补资金5000元,今年是疫情年,政府加大了补贴额度,他家同样也得到了7500元的养殖奖补资金。他们向银行申请的扶贫贷款,政府帮助他们支付了利息,这让韦汉成夫妇心存感激,创业的积极性更高涨。韦汉成满脸笑容地说:“有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后,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过得比前几年好得多了,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和扶持”。
如今,他们已买回了一部家庭小轿车,事业越做越火红,日子越过越甜蜜,韦汉成夫妇对生活的前景充满信心。
(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