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我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为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成果,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十三五”成就巡礼专栏——《五年创辉煌 奋起新征程》,集中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激励全县上下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奋起新征程,再创“十四五”发展新辉煌。
2015年11月,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前4年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这是南宁市率先通过自治区验收的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进马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粤桂协作,加大教育投入,新建设了马山电白小学、岭南中学、红旗湖小学等学校。同时对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设施设备完成了升级和改造。自2017年以来,我县已投入3.5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岭南中学今年9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整个学校占地85亩多。新学期开学,崭新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齐全的硬件设施,让校园焕发出朝气与活力。
岭南中学学生 黄漫艺:我们学校环境优美,我们现在住进了崭新的宿舍,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学习,我们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带给我们新的学习体验,让我们每天能够快乐的学习。
白山镇中心幼儿园也是今年新建设的镇级幼儿园,整个校园十分宽敞,五彩斑斓的跑道和各种儿童娱乐设施让人以为走进了一所城区的幼儿园。
白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 陆小妹:我们幼儿园在整体的规划上是按照高标准来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目前我们的活动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幼儿场外运动场面积都基本上都达到了自治区示范幼儿园的标准。接下来我们将会加大设施设备这方面的投入,加快教职工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学校的建设及改善成为了我县教育“十三五”期间成果的一个缩影。
民族文化进校园 特色办学成效显著
除了教学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我县还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把民俗文化引进校园,形成一校一文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的办学特色。2017年11月,全国青少年攀岩训练基地、中攀阿成攀岩学校、马山县业余体育攀岩运动学校在古零初中成立。几年来,投入资金1150.48万元,创建攀岩特色学校23所。除此之外我县还开展了会鼓、扁担、三声部民歌、传扬歌“马山文化四宝”进校园活动,推进体育、民族特色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文化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增强学校吸引力。
让适龄孩子上好学 教育扶贫显成效
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育教学彰显特色,还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据了解,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共有2397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7201人。为保证这些学生每一个都有学上,“十三五”期间,县教育局积极落实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严格做到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学生资助一个不少、办学条件一样不少,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教育人的力量。
马山电白小学副校长 黄猛:我们学校非常关心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我们学校的老师也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我们每个学期都在暑假开展大家访活动,基本上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够到他们家进行了解他们家的生活情况。
马山电白小学学生 蒙婧莹:每次中午吃饭都是免费的,在生活和学习上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我。
结合马山实际,“十四五”期间,我县将进行加大投资力度,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惠及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同时进一步强化高中与初中、高校的衔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以发展高质量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投入标准。
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 李翠春:“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系统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目标,让教育改革发展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教均衡就是让每一所学校都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权,在今后的时期里我县将一如既往,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共筑教育振兴梦。
(卢韬 蓝英睿 蓝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