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隽航是自治区司法厅派驻我县古寨瑶族乡加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期间,王隽航尽心尽力谋发展,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为加善村脱贫攻坚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加善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加善村是典型的“九分石头一分地”山区村。全村辖28个自然屯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3户25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9户1253人。2015年底时,加善村贫困发生率30.18%。当时,村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季节性缺水严重、部分村屯道路不通等,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产业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遭遇了瓶颈。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了王隽航驻村后的首要任务。为了尽快了解加善村的基本情况,初到加善村的王隽航经常起早贪黑走村入户访民情。时间一长,“泡”在群众家里与群众“三同”成了他的工作常态。驻村三年,王隽航走遍了加善村的每一个角落,村里每一个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享受政策、务工地点、家庭收入、就医就学等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村里的田间地头,贫困户家的房前屋后都留下了他工作的身影。
潘建金是加善村加伴屯村民。家里除了他自己,还有母亲、弟弟、侄子以及侄女。弟弟在几年前患上了精神残疾,家里就靠潘建金一个人平时做点农活和到附近村屯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了解到潘建金家的困难情况后,王隽航与村干部、帮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一起制定了帮扶计划。除了让潘建金一家享受到兜底保障和各种补贴政策扶持外,还为潘建金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工作岗位。潘建金依靠自己掌握的小手艺,帮助村民简单修理一些电器,同时家里还养了一些鸡和猪。经过几年的努力,家里开始有了一点积蓄,生活也在慢慢好转。
村民 潘建金:王书记和村里面那些工作人员,他们都很关心我,他经常来我家看一下情况,他们很辛苦非常感谢他们。
要改变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完善各种基础设施。王隽航驻村期间立足村情实际,多方奔走、积极协调,争取到了上级党委政府与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为加善村协调争取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目前,加善村新建人饮项目23个,确保村内28个自然屯均有一个以上的公用人饮工程;新建道路项目22个,村内所有村屯全部修通水泥路并安装道路安全护栏,其中鹰嘴桃产业园、柑橘产业园的产业道路也已实施完毕。王隽航驻村三年,协调自治区住建厅下达的“两延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4个120万元,完成屯道硬化9200㎡及人员集中村屯的亮化工程。目前,加善村水电路网已基本完善,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扶贫产业也得到稳健发展。2018年,加善村村集体经济项目仅有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为了给加善村引入产业项目,服务好产业发展,王隽航经常到各个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了解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与他们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发展加善村的产业。
截至2020年9月,加善村已成立村民合作社1家,专业合作社10家,有限公司1家。加善村集体经济项目也由2018年的1个发展到了目前的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1万元。
古寨瑶族乡云上瑶乡鹰嘴桃产业园负责人 潘兴运:以前我们这里都是山区,那个路非常差,在王书记帮忙下,帮我们申请得了一条产业路,硬化产业路,还有的话我们在销路的这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困难,但在王书记后援单位的帮助下,也帮我们销售了不少,非常感谢他们。
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倾情扶贫济困,是与王隽航并肩作战的村干部和后盾单位干部对这位年轻的“战友”的工作评价。
马山县机构编制信息中心主任 张莉寒:王书记本人到我们加善村以后,勤勤恳恳的,就是走村入户非常的脚踏实地,我们加善村的每一户每一寸土地,都洒下了他的汗水,村里面的群众,贫困户对他的评价非常的高,大家都说“有了我们黄书记有了司法厅派来的干部,还有司法厅大力的这个资助,我们加善村会越来越好。”
有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加善村2020年10月贫困人口清零。下一步加善村要如何发展,怎样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王隽航也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加善村第一书记 王隽航:第一个事情是巩固我们的脱贫成果,继续落实国家“四个不摘”的这个要求,确保已经脱贫的农户不返贫,然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产业收入,能够稳固增长,继续壮大我们的村集体经济,从我们本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我们的特色产业,保证那个村集体经济逐年的增长,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好。
(蓝英睿 卢韬 蓝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