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也是马山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
脱贫攻坚获全胜,乡村振兴新起航。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马山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发展信心,勇于直面挑战,增强发展动力,主要指标平稳复苏向好,创新动能增强,市场预期向好,招商引资成果喜人,旅游消费大幅增长,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在“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健开局。
蹄疾步稳 经济运行“开门红”
马山县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稳健,亮出高质量、有温度的答卷——
纳入2021年自治区、南宁市层面重点项目32个;年产50万条蚕丝被生产线投资项目,马山县城第三高级中学,乔老河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含龙河段),马山县苏博工业园区农民创业园5#、6#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新开工;新型环保建筑复合材料/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生产项目(一期)竣工;续建的9个重点项目及列入年度竣工计划的7个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复工。一季度马山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31.75%;限上企业(大个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75%,外贸进出口值完成80万元人民币……
从上一个春天到这一个春天,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马山县科学决策、沉着应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敲响奋进的鼓点。
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强化服务企业效能。鼓励企业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开足马力组织生产。春节期间商贸业不打烊、电力行业企业正常发电、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正常生产。截至3月1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狠抓工业运行监测,坚持稳中求进。推进博禄德电子科技公司总部转移,一季度拉动工业产值净增加5179万元;积极培育上规种子企业,马山协合古零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3家风力发电企业一季度预计产值同比净增3975万元;加大服务力度,拉动重点支撑企业、达产企业稳增长;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0家企业代表现场与6家银行机构签订2.65亿元贷款意向书;做好工业运行监测,将规上企业、入规种子企业、规下样本企业纳入重点企业服务范围,持续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强煤、电、油等能源保障工作,确保水泥、制糖、造纸等重点用能企业正常生产。
多举措并行发力,助推消费回暖。结合广西“33消费节”各项促消费活动,抢抓岁末年初消费热点和消费时段,利用外出青年返乡、青年结婚增多的时机,组织汽车、家电、商超企业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年终大促、“年货节”、家电更新消费等主题促消费活动,繁荣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品相关指标实现恢复性增长。持续推进马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马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尾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推动农村电商物流融合发展。
拥抱“十四五”第一个春天,马山县以“三牛”精神奋力开启新征程。
提速争先 招商引资起好步
一年之计在于春。走过辛丑牛年的春天,马山县招商引资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一季度,马山县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3784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在全区率先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开门红”。“三企入桂”项目履约率100%、开工率100%,资金到位率41.32%(市下达的任务为完成50%)。
一季度新开工产业招商项目1个,计划投资1.5亿元(马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年产50万条蚕丝被生产线项目)。2019年新签约项目开工率100%,竣工投产率63.6%;2020年新签约项目开工率83.3%,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一号仓已建成开仓。
一季度开展专题招商活动3次,签订投资框架协议1个(人文纪念公园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新签约正式投资协议2个,计划总投资9亿元(马山县周鹿武平农业光伏项目、马山县周鹿三星农业光伏项目)。
一切渐回常态。马山县积极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和“行企助力转型升级”活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县领导赴珠三角地区开展工业专题招商引资活动,先后考察走访当地多家重点企业,就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开展洽谈,为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马山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最快可37分钟办结,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20项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区、市要求。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监测中,马山县5个重点指标7次排名全市第一。一系列的硬举措,为马山县的招商引资铺平道路。
全员招商上项目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马山县将继续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定位布局,精准包装项目,落实好配套政策,打通招商“最后一公里”,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继续抢抓“三企入桂”机遇,力争年度实际到位区外境内资金5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紧扣电子信息、旅游开发、农林产品加工、碳酸钙产业、新型建材等领域重点精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0个以上。对标对表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店小二”思维服务企业和群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支持各级各部门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在招商引资上,创新方式着力组建懂产业、懂融资、懂谈判的专业招商团队。积极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地、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全力打通“招、落、服”中的堵点,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力争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占比达20%以上,上年度签约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
多措并举 旅游市场开新局
这个春天,马山县的旅游市场迅速复苏,街巷重现生机,餐馆、民宿、影院人气更旺,旅游经济指标实现倍数增长。
一季度,全县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市场逐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旅游接待人数187.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33.76%;实现旅游消费11.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16%……大幅的增速,描绘出马山县欣欣向荣的旅游市场图景。
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源自马山县多措并举迸发的活力。
深化“体育+”模式,持续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成立马山县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马山县体育运动学校、马山县全民健身中心、三甲攀岩学校项目征地稳步推进。
统筹谋划布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马山县龙河屯沐心谷康养旅游项目顺利列入2021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续建类和预备类重大项目,围绕年度投资计划,稳步推进项目建设。2020年乔老河片区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体育中学体育场地提升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县文化馆、图书馆馆舍扩建工程有望今年6月底完工,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消费热点。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冬日游、“体育+”“红+绿”等旅游精品线路以及门票优惠政策。金伦洞、水锦顺庄景区两家收费A级旅游景区对区外游客免首道门票,广西籍游客半价优惠,吸引大量区内外游客。鼓励旅游企业继续推出优惠促销政策,加强与“马上大”线路各景点资源互动,推出联合促销套票。
强化精准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针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急企业之所急,积极开展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努力为企业争取金融支撑。积极宣传防控企业政府扶持政策,征求摸排行业企业融资需求,摸排出涉旅企业2021年融资需求共4170万元;推荐融资需求大、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会,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切实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凝心聚力 乡村蝶变开好头
仲春时节,马山县的村头巷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舍,花草争艳的院落……一幅幅温馨和谐的美丽乡村画面跃然眼前。
乘着乡村风貌提升的东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马山县以“党建引领,乡贤带动,群策群力”的思路,以“比、学、赶、超”的干劲,在各村党总支委和驻村(包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团结带领群众,在这个春天奏响了乡村振兴序曲。
乡村的蝶变,得益于风貌提升“党干群同心”突击队的引领带动。在乔利乡,25支突击队汇聚党员、干部、群众力量,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指导群众开展“三清三拆”和“四微”建设,成为推进乡村风貌提升的“主力军”。
而今党建引领乡村风貌提升,在马山县遍地开花。百龙滩镇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即围绕一个中心、用好两支队伍、狠抓三项举措、强化四个保障),强化党群共建,破解人居环境脏乱差难题;林圩镇督促各村(社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压紧压实党员干部责任,形成党员推动风貌改造的良好态势……
马山县始终坚持把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民生工程,成立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指挥部,创设由县级领导统筹指挥、乡镇领导包村督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包干执行的三级联动模式,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不断升温。
党建引领乡村旧貌换新颜。截至3月31日,马山县全域基本整治任务数2002个屯,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率82.97%;第一批“两高”沿线村庄整治24个村庄,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村庄1个,在全市乡村风貌提升3月份下半月综合排名中位列红榜首位。
随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推进,马山县打造4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的蓝图徐徐打开:以“稻香橘红”为主题的兰海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田园线);以“嘹乡壮景”为主题的贵南高铁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民俗线);以“山歌鼓韵”为主题的武平高铁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山水线)和以“乐活弄拉”为主题的G355国道沿线环弄拉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活力线)。
“自筹资金:林圩镇434.57万元、周鹿镇180.49万元、永州镇31.76万元……”在马山县2020年乡村风貌提升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统计表上,一个个数字彰显着群众深厚的桑梓情怀,凝聚着温暖的力量。
坚信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改造家园。马山县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能人、乡贤、热心群众纷纷化身“领头羊”,各村屯还成立新乡贤理事会,强化乡村风貌提升队伍建设,通过乡贤、能人的正面号召,激发广大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村民群众“要我干”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干”的行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治能力,群众通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式大力支持乡村风貌改造工作。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