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新时代马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马山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08月0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共马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与会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组织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1、坚定“四个自信”2、做到“两个维护”3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体育+”马山模式获《人民日报》海外版选登为“中国九个脱贫传奇”之一。经济发展屡创佳绩,相继摘取了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荣誉称号,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办实了许多急事难事。竭尽所能地为新石屯群众筑起了新的家园。众志成城守住疫情防线,快速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杨圩至上级、周鹿至凤梧二级公路(马山段)、爱旗至大化三级公路如期通车,兴科供水工程顺利交付,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马山电白小学、红旗湖小学、岭南中学等一批学校先后建成使用,县城第三高中、东风电白幼儿园8月底也将招生办学,马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我们办好了许多喜事盛事。圆满承办了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东盟攀岩自然岩壁挑战系列赛等11场国际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2020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推介会,“体育+”马山模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马山生态的高颜值不断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

在这极不平凡的五年里,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为“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交出了一份令人鼓舞、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五年来,我们精准施策、披荆斩棘,脱贫攻坚全面告捷。全县上下同舟共济、奋勇争先,携手东风汽车集团、广东茂名电白区等定点帮扶联系单位,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1亿元,打赢了“四大战役”4和“五场硬仗”5,“两不愁三保障”6问题全面解决,全县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群众生活明显改善。2020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16万元,比2015年增长将近一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8.83%,156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5566户群众获得农村危房改造,5218户2.18万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新居并全部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相关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改委表扬。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提升。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路,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通网的目标,解决了近3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双百”目标,篮球场、文化室和戏台等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各项普惠政策全面落实,没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198”保障政策7和差异化医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144.76万人次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我们创新敢为,在全区率先探索建立防贫保险机制,筑牢了防贫保障网。2020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马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2019和2020年度全区扶贫成效考核中,我县两度获得“好”的等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法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引导非公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人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获评2020年度全国第三届扶贫案例报告会“稳岗就业”优秀案例,“农体旅融合带动山区百姓脱贫增收”案例入选2020年度“中国民生示范工程”,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13亿元,接近2015年的两倍,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持续排在南宁市前列,全县财政支出总量达176.77亿元,较“十二五”增长两倍。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89个、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15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148个。南华糖业公司成功实现“白改红”改制,“金伦红糖”“金伦黑糖”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马山黑山羊”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马山黑山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第三批广西特优区优秀项目。工业发展跨上新台阶。2020年,全县规上企业达19家,亿元企业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5.9亿元,是2015年的1.79倍,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苏博工业园区获评“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称号。以博禄德电子、亚大科技为支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初步形成,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7.5%。状元、苏仅、协合杨圩二期3个风电项目并网发电。现代服务业得到新发展。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打造了中国弄拉、水锦·顺庄、古零攀岩小镇等知名景点,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羊山村三甲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康养、户外运动、休闲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态基本形成。全县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消费实现四连增,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县。金融商贸稳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乔利乡、百龙滩镇成功创建“信用乡镇”;电商服务网点村级覆盖率达100%,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大招商和“三企入桂”8行动,聚焦“强链”“补链”精准招商,全县完成区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和中国500强企业双胞胎集团落户马山。

五年来,我们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深化改革步伐稳健。扎实完成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9持续深入,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商事登记制度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河长制落细落实,水环境持续改善。永州林场和光明山林场改革顺利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市级考核验收。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指标交易及土地、矿山出让累计创收近23亿元,为全县保运转、保民生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医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取得实效。

五年来,我们抢占先机、久久为功,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森林覆盖率连续保持在全市第一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弄拉模式”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典范;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自治区生态县等称号,古零镇乔老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美丽马山”乡村建设活动圆满收官,连续13次排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考评五县一区组第一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健康促进县,获评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在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考核中,马山是南宁市唯一获得优秀等次的县份。2021年自治区第一批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考评通报会上,马山考评结果列入第一档。

五年来,我们以人为本、全力而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类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2.64%。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提前四年通过义务教育均衡考核,普通高考连续四年实现“双百”10目标,马山学子连续五年圆梦清华北大。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实现全覆盖。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壮族会鼓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马山县连续四届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获评全国攀岩进校园推广示范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蝉联自治区文明城市二连冠。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由24.7%提高到30.3%。平安马山建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面迈进,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推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了稳的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排在全区前列,获评“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从严从实,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各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和宣讲活动2100多场次,连续七年荣获广西通讯报道甲等奖,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向上向好。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当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党建促脱贫行动,深入打造73个星级村党组织,其中五星级村17个。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建立50个屯级党支部示范点,整顿73个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白山镇“两支队伍”经验做法获区、市领导肯定。圆满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提高政策。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2016年11月以来提拔的235名干部全部具备“四个一线”11工作经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两个责任”12有效落实。坚决挺纪在前,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瘴痼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依纪依法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治理腐败效能不断提高,累计立案863件,处分803人。坚持抓早抓小,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1858人次。从严从实抓好各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质效提升。巡察制度落地生根,任期内开展7轮巡察,实现全覆盖,累计发现问题1225个,移交问题线索86条,转立案36人。

五年来,我们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改进党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团结、宗教、港澳台侨及海外统战工作有序推进。古寨瑶族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羊山村三甲屯,古寨瑶族乡本立村古朗屯、古奔屯被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党管武装工作和双拥工作持续加强,圆满完成各年度征兵任务,获评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党校、党史、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残联等作用充分发挥,较好地服务了全县中心工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各种重大风险考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发展战略,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得益于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全县各族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各位代表、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为马山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马山这五年的发展,刷新的每一组数据、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斩获的每一块招牌、争来的每一份荣誉,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和经验的弥足珍贵。归结起来,这些成绩的取得:

——最核心的,是始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大局大势,把方向、谋思路、定目标、出举措,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于改革发展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最关键的,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落到具体抓手上,一张蓝图绘到底。

——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动员各方力量。我们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号召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汇聚强大合力,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共同奋斗。

这既是长期以来摸索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秉持的重要原则。展望未来,前方征途仍然充满诸多挑战,国际形势风云诡谲,新冠疫情影响深远,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较重,持续发展的基础比较弱,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群众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仍有不足;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但我们无惧风雨、不怕挑战。

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指引,我们将干劲十足。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视察广西,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再次进行精准把脉和精准指导,“四个突出特点”13与马山实际高度契合,“四个新”14总要求为我们未来发展擘画了蓝图,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将是我们感恩奋进的力量源泉。

有上级党委的关心关爱,我们将把握更多发展先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革命老区县,马山将得到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更多政策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强首府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南宁渠道”15的持续畅通等有利条件为马山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带来重大机遇。

有绿色生态这个底色,我们将绘出更加绚丽的画卷。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马山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文旅、大健康等低碳产业大有可为,马山的绿水青山将成为马山人民的金山银山。

有马山精神的浇筑,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将一往无前。“奋进似马、坚韧如山、自强似鼓、和谐如歌”的马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马山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穷山恶水斗,从未屈服过,在新的征程上,马山精神将一如既往的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同志们!如今的马山,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更大作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不断谱写新时代马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在新起点上,憧憬马山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满怀。实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按照“四个新”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马山作为南宁市绿色经济新兴县、首府重要生态康养基地的发展定位,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城乡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快形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圆满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8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综合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扩量提质,“体育+”马山模式不断深化,金融商贸和电子商务稳健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作用更加明显;改革集成试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村发展潜力进一步激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政府职能持续转变。

——民生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风貌提升示范带;数字马山建设取得新进展;就业、教育、社保、养老、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提质提效。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依法治县取得新进展,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法治马山”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社会应急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平安马山建设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要锚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正确认识马山在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使命,坚定发展信心决心,脚踏实地办好马山的事情,对标先进、争创一流,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未来五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牢牢把握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16,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业兴人和、特色彰显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脱贫攻坚“过渡期”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7,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进政策、机制、工作平稳过渡。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完善驻村帮扶、社会力量帮扶机制。抓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持续完善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和生活困难群众兜底救助类政策,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狠抓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深入抓好劳务输出,扶持办好就业帮扶车间,稳步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多渠道促进增收,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完善充实县级项目库建设。深化粤桂协作,推进产业、劳务、消费、社会力量等领域协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市场资源。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提升“美丽马山”乡村建设活动成果,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乡村风貌提升,突出示范建设,以“两高两道”18沿线为重点,在建成“稻香橘红”示范带基础上,继续打造“山歌鼓韵”“嘹乡壮景”“乐活弄拉”风貌提升示范带,成为马山特色民族村寨展示地、南宁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广西乡村振兴建设榜样区,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县村容村貌颜值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房建设管控,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把集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激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宣传阵地作用,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加快发展是首要,转型升级是关键,全面提质是根本”的要求,紧紧围绕把马山建设成为南宁市绿色经济新兴县的战略定位,用好用活革命老区发展政策,打好“生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渠系配套,强化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健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打造“马山黑山羊”“马山里当鸡”等生态农业品牌。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重点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效益突出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加快特色果蔬、特色养殖设施农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联结机制。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构建马山黑山羊、生猪、蛋鸡等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木材加工产业发展。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以马山黑山羊、马山里当鸡、桑蚕、香米等特色产业良种繁育为主导,打造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强产销对接,加快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构筑完整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畅通农产品产销渠道,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山黑山羊集散交易中心。

全力推进工业振兴。以创建“生态工业县”为目标,增强生态工业实力,持续做好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三篇文章。以苏博工业园区为核心,同步推进周鹿木材家居产业园、金钗茧丝绸产业园、碳酸钙绿色循环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加快形成“一区多园”19的工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碳酸钙、农林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推进苏博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发展电子元器件、数字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支持重点企业通过IPO渠道上市。大力发展管材、门窗、混凝土预制构件、墙体材料、人造地砖等新型建材,鼓励优势建材企业扩大产能。利用农林产品资源优势,优化升级食品、林木、茧丝绸等加工业。积极融入全区千亿元碳酸钙“产业树”布局,抢抓纳入自治区“十四五”矿业发展规划机遇,推动碳酸钙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制定重点产业树全景图,按照产业链精准招商,注重补链、延链、强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动产业联动发展。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围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按照“三区一带一中心”20的空间布局,发挥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和红色资源优势,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更多黄金旅游线路,提供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将乔老河片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深化“体育+”发展模式,争取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体育赛事落户马山,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和国际攀岩目的地。推动旅游业同现代农业、体育赛事、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办好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打造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引进高端商旅酒店和康养项目,打造“高”“精”“特”的餐饮住宿服务体系。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把握南宁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契机,打造专业化市场,建设区域性的批发零售、仓储和冷链物流中心。落实金融惠企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政金企协商机制。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研发机制,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特色农业、生态修复等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力度,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下转4版)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1-08/02/001913.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