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大半个月,这一批蚕茧终于可以收获卖出去了,预计这是今年最好的一批,达到1200斤,比往时多400斤这样,而且行情好,收购的老板说可以按28块一斤收购”,百龙滩镇大龙村谷坡屯蚕农孔春花满脸笑容地说道。
这是孔春花今年养的第八批蚕,之前的每一批基本上800斤,价格大概是25块左右,之后还会再养殖两批,预计今年收益25万左右。
孔春花于2016年成立了合作社,租用本村土地100亩种植桑树,雇佣本村脱贫户采桑养蚕,类似孔春花的致富带头人在百龙滩镇还有很多,他们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该镇脱贫户发展养蚕产业,织就出了一条幸福的小康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线调研谋划发展“丝路”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2021年,百龙滩镇新一届班子到位后,创新机制,全面推行“‘四个一线’工作法”即将镇、村办公地点下沉到田间地头“一线”、政策宣传深入到群众“一线”、工作队员冲锋在急难“一线”、问题解决在村屯户“一线”,组成“一线工作队”深入各村同蚕农、合作社等深入调研,了解全镇养蚕产业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该镇目前成规模养蚕合作社5家,种桑养蚕的脱贫户、农户110户以上,种桑将近500亩。今年养蚕收购价格较高,普遍达到24块以上,各合作社今年以来普遍在扩大生产,种桑养蚕成为了百龙滩镇实现乡村振兴的“新丝路”。
一线服务拓宽致富路
为了让蚕桑产业更好地发挥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百龙滩镇通过村集体经济注入资金改造现有桑园产业示范园和改善合作社机械化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线突击队上门为蚕农指导技术,鼓励合作社积极进行蚕桑产业的深度开发、提高机械化水平等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养蚕数量、质量和蚕桑综合利用效益。
据统计,该镇坚持一线蹲点调研指导,服务群众850人次,累计帮助合作社和蚕农解决40多个问题。镇政府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召集召开种桑养蚕工作座谈会20多场次,谋划扩大种桑养蚕规模,以效益为中心,企业(合作社)为载体,走一条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蚕桑产业发展路子。截止10月28日,该镇蚕茧产量达到65300斤,收益1632500元,带动脱困户184户。
以一线监督护航乡村振兴“新丝路”
百龙滩镇纪委立足岗位职能,以一线监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新丝路”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今年以来,该镇纪委创新监督方式,采取“镇纪委+村监督委员会+村廉洁工作站”联动监督模式,持续加强对过渡期内涉及桑蚕产业发展政策及涉及村集体经济、“以奖代补”各级衔接资金使用等情况的监督,进一步督促各村(社区)持续巩固拓展桑蚕产业发展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确保强农惠农政策和民生资金真正惠及群众,不断提高监督治理效能。同时切实发挥书记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对基层组织、基层事务展开零距离监督,紧盯关键点,管住微权力,遏制微腐败,培养好作风,让广大群众成为惠农政策资金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人。
(黄方熙 石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