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至26日,马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会堂举行。大会进行期间首次开设“局长通道”和“代表通道”。
2月25日下午,“局长通道”开启,我县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通道”对一些民生关切的重点问题作出官方解答。
发改科技局:“四个一批”推动项目建设跑起来
(县发改科技局局长 杨朝敢)
作为重大项目建设的总牵头、总协调单位,发改科技局将紧紧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理念,努力以“策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梯次推动项目建设,具体有以下措施计划:
加强策划储备项目。制定了《马山县“项目为王”实施方案》,建立“1+6”项目库,即1个项目总库,工业、现代服务业与商贸流通、社会民生与文旅、农林水与民政、新基建与能源、交通与城市建设等6个项目分库。实行滚动储备,实现项目总库保有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项目年投资转化率15%以上。
推动产业链招商。落实好 “项目为王”全员招商制和常态化驻点招商制。县委县政府成立全员招商工作组办公室和8个产业链招商工作队,全面推动产业链项目招商,储备了23个招商重点项目,发改局将全力服务好项目落实工作,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推动项目开竣工。牵头编制《马山县2022年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全县区市县重大项目127个,新开工项目40个,续建项目6个,竣工项目12个,预备项目66个。每一个重大项目形成“一名挂点主要领导+一个联系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服务团队”的工作服务模式,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项目按时间节点完成开竣工,力争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带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工作。强化项目前期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加大项目前期经费保障,全力推动第一批1500万县本级财政统筹前期工作经费项目落地开工;灵活运用国土空间规划过渡期等有关政策,加强征地拆迁,确保项目用地。
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成立县“项目为王”督战考评组,定期对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进行督查,实行红黑榜排名全县通报制度,并将“红黑榜”和督查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力促各级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经信局:“一区多园”让乡镇产业园享受与苏博工业园区同等优惠政策
(县经信局局长 陆定军)
苏博工业园区作为工业振兴的主战场,目前共有32家入驻园区,其中规上企业7家。截至目前,我县共累计投入苏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8亿元,建成标准厂房7栋、宿舍楼5栋、商务中心1栋、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1个,加油站1个等,园区的供电系统、给排水、通信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
今后,经信局要继续做好服务园区的工作。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苏博工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基地智能厨房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有效投资。二是坚持“服务至上”理念,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重点保障博禄德电子、亚大科技、广厦建材等亿元企业达产满产,稳住存量;重点推进正茂新材、山星电器等企业上规入统,培育增量。三是坚持“创新为要”理念,加快推进企业技改。重点推进博禄德电子智能生产线、正茂新材二期等技改项目,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推动形成“一区多园”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持“苏博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主战场的地位不动摇,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进度超前,功能完善的工业化标准厂房,满足企业投资方入驻和快速发展需求。
同步推进乡镇产业园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园区。今年重点推进福田-东风合作产业园建设,推进周鹿木材加工产业园、金钗茧丝绸产业园前期工作。
坚持“政策为大”理念,完善工业振兴政策措施,从支持中小企业上规入统、支持重点用工企业招工、给予招商引资支持奖励等7个方面,推动乡镇产业园享受与苏博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同等优惠政策,推动工业振兴。
大力推行“全员招商”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落地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含)以上项目至少8个,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5个。
乡村振兴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的收入更加稳定持续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蓝呈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我县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帮扶措施有序有力,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县乡村振兴局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稳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坚决防止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强化针对性帮扶,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拓展。
二是统筹乡村发展,主动参与现代种业、蓝莓种植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强化搬迁后续扶持,推进就业创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让农民收入更加稳定持续。
三是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示范,让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四是完善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文明,让农民精神更加焕发提振。
五是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和19个专责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汇聚定点帮扶、粤桂协作、社会帮扶力量,加强平时督导,压实各方责任,推进工作落实,让协调机制更加顺畅高效。
文广体旅局:深化“体育+”模式,打造“绿+黑+红”旅游品牌
(县文广体旅局局长 黄旭进)
未来,文广体旅局将利用好“体育+”模式和马山的生态资源、康寿文化、民族文化,打造一批高端精品旅游项目。
一是扩规模。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水锦·顺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中国弄拉景区、三甲攀岩小镇、龙河沐心谷康养旅游项目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马山文化旅游发展“二十六个一”工作思路,高位推进马山县梦里桃源文旅融合体项目、乔老河国际康养旅游运动休闲度假村、四星级酒店等一批文旅精品项目,力争年内新增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紧推进金伦洞产权转移,力促梦里桃源文旅融合体项目和燕台山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扩大马山文旅产业规模,使之成为马山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提品质。重点对现有的景区景点进行提质升级改造。力争在2023年广西文旅大会召开前,完成水锦顺庄景区半山酒店、景观连廊、农业示范基地、水锦民江乡村旅游区打造;完成弄拉景区金刚摩崖石刻及广场建设,环形旅游步道串连建设,完成聚缘酒店改造提升工作并启动高端民宿建设;完成古零攀岩小镇短线飞拉达体验项目、无动力乐园体验项目建设,恢复建设攀岩大草坪;完成小都百景区下游旅游民宿、春文小院、乔老河景观项目等项目的打造。通过对景区景点的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聚焦引流,不断制造马山旅游新热点。
三是树品牌。依托我县山地户外资源优势,继续推进攀岩小镇二期建设,引进举办大型知名攀岩赛事活动,拓展研学类、沉浸式体验等大众户外运动项目,加强本土攀岩人才的培养,力争把三甲攀岩小镇打造成为国际国内攀岩目的地、南方户外运动的天堂。充分发挥马山中国黑山羊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金字招牌及文化三宝的影响力,深挖生态资源、康养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加大农文体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绿+黑+红”品牌。通过差异化品牌的打造,不断提高我县文体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业农村局:发挥物种生态优势,推进马山种业振兴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肖松)
种子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农业安全的根本,县农业农村局立足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新兴县定位,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以黑山羊、里当鸡、优质稻、玉米、旱藕等地方优势品种育种为主,果蔬、蚕桑新品种育苗为辅的种子繁育产业,以及蓝莓的育种、种植和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推动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融合,实现以种兴农、以业富民。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马山黑山羊、里当鸡等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系统性收集保护,建立全县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确保特色地方品种不丧失。
建设马山县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内外科研院校合作,打造集办公、科研、实验、培训、孵化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种业总部基地。
围绕黑山羊、里当鸡、优质稻、玉米、旱藕打造现代种业“五大良种研发中心”、“五大良种繁育基地”和“六大示范区”,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马山特色品种,创建马山种业品牌。重点打造现代种业产业园,建立100亩无人农场水稻育种示范基地。
积极引进蓝莓等适合本地生长、具有较高发展前景和加工性强的农业品种,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食品加工、植物精华提取等,壮大全县产业规模,形成全产业链。
通过加强种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育壮大种子企业、建设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等一系列举措,振兴种业市场,壮大种业产业。
住建局:启动高铁新区建设,多举措推动县城风貌再提升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覃宁松)
紧紧围绕“项目为王”的总基调,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住建局将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高效能抓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加快推进我县城镇化进程,推进中心城区发展,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承载力。
启动高铁新区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一年内投资6.1亿元完成高铁站站前广场建设,启动金伦大道(糖厂)至高铁站道路改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
启动姑娘江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和水利、林业部门一起加快推进姑娘江流域综合治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开展项目建设,打造马山县健康和谐的城区水系生态网,实现姑娘江“水清、岸绿、景美”的发展目标,总投资约2亿元。
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分三年投资7300多万元实施4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资金由区、市、县按3:3:4方式解决;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建设智慧地下停车场,逐步解决县城停车难的问题。
实施县城排水项目,解决县城部分路段排水不畅的问题;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绿色、宜居、有特色的山城。
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建设,计划投资5500万元实施一批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3600万元实施乔利、里当、加方三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年内完成乔利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营。
(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