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古零镇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党建为引领,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入手,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奏好“四部曲”谱出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唱响“奋斗曲”,党建引领党群同心聚合力
坚持“四个不摘”,该镇持续深化“1+10+N”基层党建模式,以拓展基层党建、成立村级专项工作组、深化“双联共建”为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广大党员、干部有效组织起来,逐步形成“班子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比着干”的工作氛围,让老百姓既当本屯的“干部”管事,也能参与村级工作,逐步增强了群众的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使各基层党组织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发展大潮中,奏响古零乡村振兴奋斗曲。
依托“生态曲”,立足地域特色美环境
古零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成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队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志愿活动,发动辖区内“一组两会”和乡贤等在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工作中发挥协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到“三清三拆”行动中,共同参与植树绿化,为乡村振兴献力添彩,共建美丽家园。近年来,该镇依托“生态曲”,不断提升了金伦洞、弄拉、水锦顺庄等国家4A级景区的形象力。其中,弄拉模式就是以植树治理石漠化唱响“生态曲”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弄拉群众谱好“生态曲”,把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助农增收结合起来,带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规划“产业曲”,发挥资源优势增动能
古零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作为发展根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组织党员干部分成各项目攻坚小组,重点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主动作为,充当服务产业项目的“店小二”,积极投身项目选址、征地、土地流转、土地上附着物补偿发放、矛盾调处等工作,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倾力服务保障个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古零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杨圩村黑山羊核心种羊育种基地、乔老村高附加值农业产业项目、新杨村梦里桃园农文旅融合体等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乔老村沃柑、新黄村村马井茶、安善村优质稻和冬种蔬菜示范园等。依托本地自然风光,立足打造全国“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定位,积极谋划配套文旅设施、挖掘壮族三声部民歌文化,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逐步建成集休闲农业、产业基地、体育运动、文旅品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模化带动全镇群众收入整体提升,推动古零镇农文体旅产业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共奏“文化曲”,突出乡风文明树新风
古零镇党委坚持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推进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为培育文明乡风,发挥榜样力量,古零镇党委积极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全力推行“一约四会”,构建文明新风。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文明家庭”品牌系列活动,共建文明乡风。目前,全镇现共有国家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村7个、市级文明家庭1个。2021年全镇共评出镇级“文明家庭”、“孝心家庭”、“星级文明户”各10户。古零镇委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指导创建壮族三声部民歌宣讲团,以山歌的形式把党的声音、国家的政策传入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全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次,惠及群众5000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滋养村民“精气神”,让乡村成为文化繁荣的热土和文明建设的家园。
(来源:古零镇 通讯员:罗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