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至,正是晚造玉米种植的黄金季节。近段时间,我县以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为目标,重点围绕玉米、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推动我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8月1日,永州菜根谱玉米制种基地上机械轰鸣,610亩春季制种玉米迎来收割时节。虽然因为上半年雨水较多,影响了授粉率,但菜根谱农业科技公司依旧决定在秋季扩种700亩制种玉米,并把此次制种试验当做一次难得的经验。
广西菜根谱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 黄春香:我们在这一季的制种当中也学到了很多经验,觉得下一季应该做得好,我们有这个信心。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马山推广小组组长 黎伟:对于现在的产量我们认为是还可以的,因为我们在很恶劣的环境之下能有这样的成果,说明我们种子的质量、我们的技术是过硬的,如果在未来的天时地利人和最佳状态之下,我们的产量会更高。
抓好种子基地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行动。今年4月,菜根谱农业科技公司与广西兆和种业结成合作关系,迈出了马山县规模化、市场化玉米制种的第一步。今年下半年,越来越多的新兴农村经营主体加入玉米制种行列。这两天,白山镇兴华村的连片土地上忙得热火朝天。为了抢抓农时,旋耕机、覆膜机不停歇作业,在翰林农业公司的指导下,村里的妇女、老人正在给土地盖膜,第一次尝试播种制种玉米。
白山镇香格里种养合作社法人代表 卓鹏飞:我们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是很正确的,在整个县发展种业,就是通过制种产业来满足劳动增收,稳固我们的脱贫成果。
去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落实种业振兴各项决策部署。依托马山现代种业科创中心平台,聚集14家农业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引导种子企业与我县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达成合作协议,以玉米、水稻作为全县主要制种农作物,着力推广玉米、水稻育种制种技术。
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马山推广小组组长 黎伟:我们认为马山是最具备做种、制种的一个大县,我们走访了很多地方和村庄,有山有水,这样的环境是非常适合制种的,产量、品质可以说在广西是数一数二的。
据了解,近期,马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考察,正在研究制定《玉米、水稻制种奖补办法》,推动形成相关制种产业政策性保障措施及金融保险产品,推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土地连片种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力扶持全县规模制种基地建设。县农业农村局、现代种业科创中心、宏博公司组成工作组实地勘察玉米制种意向基地10075亩,其中适合玉米制种基地有7330亩。全县计划在今年底建成7000亩玉米制种基地,为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升级打造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涨知识↓
什么是“国家级制种大县”?
国家级制种大县是指该县有制种产业链,可以培育出品种优良,抗病性强的种子。
国家级制种大县的申报需要对种子基地地理区位优势条件、现有制种规模和布局、种子企业入驻情况、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和设备、种子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种传病害与种子检疫情况等六大板块内容进行材料收集汇总,通过县级申报、自治区推荐、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环节逐级申报,国家农业农村部将最终公布申报结果。
目前广西有博白县(水稻制种)已获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
2021年开始,制种大县奖励规模由每年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支持力度翻了一番,单个制种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可连续奖励5年。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基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制种基地供种保障能力超过80%。
(记者:程璐 黄慧玲 张有宇 实习生: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