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马山攀岩联队的孩子们开始训练
马山少年凭借攀岩挣得的一枚枚奖牌,打开了山里娃娃“走出去”的另一扇大门。
8月14日,在广西青少年攀岩比赛中,马山籍选手罗盛添以惊人的爆发力夺得速度赛第一名,成为该项目的一匹黑马。
此前,在江西省举办的更高规格的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上,马山15岁选手黄欣怡斩获U15女子速度赛冠军。
“马山选手的实力放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马山攀岩联队主教练刘思豪来自江苏,他介绍道:这群人均年龄16岁左右的稚嫩少年,他们所掌握的攀岩技术和系统性知识是现在很多大城市攀岩俱乐部教练所不及的,要知道,在一线城市这样水准的攀岩教练员月工资至少7000元。
2017年,马山建成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即便如今“攀岩小镇”在全国遍地开花,但作为首创,马山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的开创性探索一直引领各地,其中,不得不提国家体育总局着力推动的“攀岩进校园”计划。
在大多数报道里,“攀岩进校园”之于马山是总结式的一段文字——
2017年以来,马山县投入1500多万元,建设了23所攀岩学校,攀岩壁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马山县成为全国首个青少年攀岩训练基地,并在各攀岩学校成功举办了“广西马山攀岩月赛”。近年来,马山县的攀岩选手在亚洲、全国和广西等各类攀岩比赛中,先后获得89枚金牌、79枚银牌、69枚铜牌,为国家输送了多名攀岩后备人才。
数据冰冷,以至于很少有人意识到:马山少年凭借攀岩挣得的一枚枚奖牌,打开了山里娃“走出去”的另一扇大门。
今年9月,马山攀岩少年卢文瑶通过参加体育单招考试,成功考取广州体育学院,一所一本院校。体育单招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这为在体育方面有所特长的学生进入梦想高校另辟出蹊径。而参加体育单招考试的准入资格则是持有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资格证书。
攀岩,为卢文瑶赢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创造了升学机会。
在马山中学就读高二的覃于妹还不知道,2019年她在区运会攀岩女子难度赛上拿到的第二名,将为她今后的人生提供更多可选项。
因为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覃于妹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仍是高中生的她,已受聘于自治区体育局,每月可以领到1000余元工资。除了学习文化课和攀岩训练,她的工作就是在全国性大赛举办时代表广西攀岩队出征。更重要的是,国家一级运动员资质让覃于妹也拿到了参加体育单招考试的入场券。
“就算拿不到运动员等级证书,学攀岩的孩子仍然比其他人多了一个选择。比早早出社会打工强太多了。”马山攀岩联队教练员表示,马山已经有几个孩子通过攀岩特长进入体校或体专继续学习。今后他们可以选择在攀岩项目上继续深造,成为教练员或定线员,加入大城市俱乐部,也可以选择反哺本地攀岩教育,充实当地教师资源。“攀岩不再小众,这项运动中教练员、定线员的缺口很大。孩子们一旦走出去,一切就会改变。”
这一切皆非一日之功。
马山本土攀岩人才的不断涌现得益于“攀岩进校园”项目在攀岩设施和教练员团队上的硬实力。
2017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派出谢卫成、李云侠等精英教练团队驻扎马山,从“每周上一节攀岩课”做起,培养当地孩子对攀岩运动的兴趣,通过在全县范围内举办“青少年攀岩月赛”,挖掘具有天赋潜力的攀岩苗子,以初中年龄段为分水岭,组建青少年攀岩人才梯队。最终目标是向国家攀岩队输送青少年后备人才,也就是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性赛事乃至奥运会比赛的攀岩新星。
“哪怕是最有天赋的人,要培养成为国家队员也需要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刘思豪告诉记者,马山攀岩联队队员除了正常参加文化课,孩子们每天平均要花两半个小时“泡”在岩馆。国内顶尖的定线员、教练员团队提供系统化训练机制,让孩子们不走弯路,四到五年可以挖掘培养出一两名后备人才输送往国家队。主教练刘思豪表示,高级教练员队伍搭配科学系统的训练是“攀岩进校园”这个项目最大的优势。“但攀岩是国内最近几年兴起的运动,目前全国都缺少有系统知识的教练员,项目的后续发展还需要当地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升入高中后,覃于妹或多或少察觉到父母对她参加攀岩训练态度的变化。校园里,攀岩是覃于妹和52名联队队友的汗水输出和快乐来源,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此似乎没有太大兴趣。
2020年起,马山23所攀岩学校攀岩开课率达100%,攀岩加入马山孩子的体育课,深受喜爱。而受疫情影响,这两年攀岩月赛无法举办,成了马山很多中小学校长和学生的遗憾。
今年8月,马山县第三高级中学竣工,马山攀岩联队计划着逐渐向这所以体育、艺术为教学所长的学校转移,为孩子们营造更无忧的训练环境。
用体育与教育相加,马山攀岩显然得出了“1+1>2”的结果。如何让体育“+”出更多可能,“+”出更多能量,从而实现融合发展的最大化,还需要接续努力和探索。
(记者:程璐 蓝雅薇 实习生: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