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马山: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法治建设

2022年09月22日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马山县推行三大创新举措,推动安置点法治建设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十三五”期间,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采用6+2模式,即6个集中安置点(城区合作、城区板伏、苏博片区、金钗镇、里当乡、加方乡),2种方式(去库存房安置、分散安置),高质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安置房5218套,搬迁5218户21800人。偏僻乡村村民摇身一变,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每个安置点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乡镇,由过去的分散居住变为现在的集中居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已发生较大变化。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马山县推行三大创新举措,推动安置点法治建设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安置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我今年62岁了,到社区外面的餐馆打工,还要跟老板签劳动合同吗?”“我家人前阵子出了交通事故刚刚出院,我想打官司让肇事司机赔钱,能到你们那申请法律援助吗?”“我们家分的安置点这套房子,以后我可以给我儿子继承吗?”2020年12月,马山县司法局青年普法志愿队到安置点——合福社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搬迁群众纷纷上前咨询法律问题。

近年来,为实现法治扶贫目标,增进搬迁群众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巩固脱贫成果,马山县多次组织卫健、民政等单位联合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5场,现场设置法律问题咨询台,当场为搬迁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共计200余人次,并以需求为导向,向搬迁群众发放房屋产权保护、投资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治宣传资料发放近2000余份。同时,县司法行政系统还定期到安置点学校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控辍保学等为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此外,马山县还在每个安置点配备1名法律顾问和3名“法律明白人”,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每年开展“法律明白人”集中培训,切实增强“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养,打造搬迁群众身边的高素质的法治队伍。

开展安置点矛盾纠纷排查

安置点主要聚集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等困难群众,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等差异较大,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性。

马山县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为目标,紧盯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务纠纷等在易地搬迁点易发生的重点矛盾,真抓、主动抓,严格落实各项治理措施。积极组织司法工作人员深入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走访工作,指导社区调委会认真落实每月一排查工作机制,并逐级上报排查情况表至市司法局、县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老莫调解工作室”工作经验法,扎实推广“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做好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教育稳控工作,对排查发现的矛盾问题,逐一落实化解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行化解稳控。2022年1—8月,马山县各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排查矛盾纠纷12起,化解 12起,化解率100%。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安置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马山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社会和谐稳定。

马山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三方协议为抓手,积极整合司法行政业务职能、法律服务资源,强化安置点及司法所对法律顾问的监督职责,要求法律顾问以合同为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督查方式,以问卷调查和查阅工作台账等方式,对法律顾问工作进行验收,有效增进了安置点法律顾问工作的规范化,努力为搬迁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2020年以来,法律顾问为安置点审查《购买服务合同》、《集体经济合作社协议》等各类法律文书共计20余份,以现场问答和微信、电话等方式为搬迁群众解答涉及工伤、就业、交通肇事、婚姻家庭等法律问题共计200余人次。

同时,县司法行政系统在统筹规划装备经费上,着重投入安置点法律设施配置,为五个安置点配置了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台式终端,并组织县司法局及乡镇司法所有关负责人参加自治区司法厅举办的“桂法宣”系统使用及终端操作培训,以带领社区干部使用终端,以科技力量引导群众的走上学法用法之路,提高了公共法律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

(来源:新华财经)

上篇:县领导率督查组督查校园周边创城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下篇:我县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农贸市场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会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2-09/22/003983.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