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马山:大石山区织锦绣

2022年10月13日

“九分石头一分土,人均耕地不足亩”——大石山区山石耸立、土壤贫瘠,曾经阻挡了阳光、束缚了发展。

是望“石”兴叹裹足不前,还是迎难而上开拓生路?

马山县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发展成果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山县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先后打造了“体育+”、黑山羊、金银花以及蓝莓、现代种业等各种产业“名片”,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和产业前景的现代特色农业之路,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利共赢,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大石山区织锦绣,千山万弄换新颜。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马山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福祉,与全区各族人民一起织就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壮锦。

脱贫篇

筚路蓝缕摘穷帽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桑叶的新鲜度和蚕室的消毒……”马山县加方乡龙开村蚕农蓝耀辉家中,来自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特派员正在“面授机宜”。十年来,龙开村的桑蚕养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该村参与养殖的蚕农增加了数百万元的收入。

龙开村是南宁市最后脱贫摘帽的三个贫困村之一。数年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任龙开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毛鑫在马山县相关部门和后盾单位的支持下,带领村两委克服人多地少、山高路险等重重困难,发展种桑养蚕、肉牛养殖以及电商等产业,龙开村终于在2020年摘掉了“穷帽”。现在,“接棒”的驻村第一书记官路萌继续带领村民在继续发展产业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素质,2021年,龙开村获评南宁市第三十一批“文明村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下,广大扶贫干部与马山县人民一起决战深贫,书写了无数战天斗地、感人至深的故事——

针对大石山区严重缺水的实际情况,马山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硬是从茫茫石山中钻出涓涓清泉。数年来,该县累计打出30多口井,平均井深逾130米,为生活在大石山区的群众引来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古寨瑶族乡古棠村琴榜屯平均居住海拔787米,位居马山县各村屯之最。党的二十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潘晓梅带领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与村民一起肩挑手扛,硬是在崇山峻岭中“抠”出了一条6公里的“天路”。

……

2020年9月10日,融入诸多马山脱贫故事情节的原创话剧《大山壮歌》在南宁首演;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中国9个脱贫传奇”中,广西马山榜上有名。“十三五”期间,马山县累计投入3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实现了“四大战役”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全县75个贫困村、14.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胜利完成了“摘穷帽”的历史性任务。

不忘初心,接续奋斗。2021年,马山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1亿元,实施项目898个,其中安排产业项目112个,投入资金2.4亿元。农村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脱贫户和监测户医疗参保率达100%。

生态篇

绿水青山换新颜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好了,才有游客。”古零镇乔老村党总支部书记潘海崇曾亲眼见证了流经该村的乔老河从“泛滥成灾”、污水横流到现如今水清岸绿的变化。现在,保护生态已成为乔老河沿岸村民的共识,乔老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登上了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尊重自然,事半功倍。”位于马山县周鹿镇南邦村的精菲猪场建设有集沼液利用、有机肥生产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环保配套设施系统,在年产20万头猪苗的同时还可减少排污量,并为1050亩沃柑提供有机肥料。负责人潘祖逵对立体生态种养颇有心得,多次为前来学习取经的种植、养殖户反复讲解。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适逢周末,马山县城南小学学生樊蓝钰与同学们一起,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县城中心区,以敲会鼓、打竹板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该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积极维护生态环境。现在,该县64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已与县城54个重点居民小区、4个城中村片区形成结对共建关系,党员干部到一线发现、解决问题,带头整治小区脏、乱、差现象,常态化开展小区共建活动,以自身实践倡导文明新风。

……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近年来,马山县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给荒漠化的大石山披上绿植、为泛滥的洪水套上“笼头”。

2021年,马山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2%;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1338名林长、1466名生态护林员,合力形成系统性、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格局,高达71.62%的森林覆盖率保持位居南宁市各县区前列。

发展篇

特色产业结硕果

蓝莓好吃吗?种起来难不难?好不好卖?一亩地要投入多少?种什么品种合适?……马山县林圩镇大塘村蓝莓产业基地负责人周智海已经多次回答参观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县政府支持蓝莓产业发展的政策、相关专家的观点、时下的市场情况以及多家企业计划在马山县建设蓝莓饮料、蓝莓酒深加工厂等的构想都是他回答的重点。县林业局推广种植蓝莓不到一年,马山县蓝莓产业从无到有、逐渐覆盖,目前已完成蓝莓种植1336.75亩,预计2025年将实现蓝莓种植面积达5万亩。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十三五”期间,马山县依托大石山区的岩壁发展“体育+”特色产业,中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户该县,原本寂然无名的三甲屯等地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旅游业遭遇冲击的背景下,马山县总结培育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的经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为乡村振兴带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乔利乡古楼村的油茶种植基地内,试种的200多亩不同品种油茶长势喜人,预计2—3年内即可挂果出油。据统计,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3500亩,目前已有3000亩已经进入初果期,油茶加工、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将继续为当地乡村振兴“加油”;

古零镇羊山村的黑山羊加工企业内,一批新近生产的自热羊肉汤罐头正在灭菌室内接受121℃的半小时“高温桑拿”。马山县黑山羊、里当鸡等优质农产品加工技术已日趋成熟,多家企业正在努力跻身“预制菜”产业行列;

永州镇胜利村的菜根谱玉米制种基地内,1300多亩秋季制种玉米迎来收获时节。该基地年出产蔬菜逾3600吨、产供销体系已然成熟,目前正在向制种产业转型升级;

……

据了解,马山县已将申报“国家制种大县”和打造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列位奋斗目标,并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现代种业科创中心,已吸引15家企业进驻。中心展示区的马山地图上,黑山羊种羊保种繁育项目、良种油茶品种培育项目等多个育种基地星罗棋布,部分设施先进的基地已通过互联网与中心连接,两地工作人员正在隔空交流、相互学习。目前,马山县已出台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制种奖补办法,以期推动形成相关制种产业政策性保障措施及金融保险产品,种业发展未来可期。

(来源:广西日报)

上篇:县政协开展十一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督办工作
下篇:政协第十一届马山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2-10/13/004050.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