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马山·十年踔厉写辉煌】系列报道之一 精锐尽出甩掉贫困帽子

2022年10月27日

贫困,曾经镌刻入世人对马山的总体印象之中,也与生俱来地根植在马山人的心底里。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国上下,精锐尽出,打起了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同步,马山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五年的努力奋斗,2020年5月9日,自治区十三届人民政府第56次会议正式批准马山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马山县正式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与全国人民一起步入了小康社会。

2022年,7月流火,马山县气温总体在38度左右,记者冒着酷热,追寻着已经脱贫的群众,了解他们走过的脱贫之路,寻访他们脱贫之后的新生活。

在东部连绵群山之中的加方乡龙开村,已经脱贫的蓝耀辉一户的房子装修一新,去年添置的小桥车就停在家门口。

蓝耀辉正顶着烈日采摘桑叶,种桑养蚕是蓝耀辉一家的主要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全家共种有约3亩桑叶,每年产值大约在3万多元,加上家里养猪养鸡,以及儿子的务工收入,全家一年总收入应该超过了10万元,已经远远地摆脱了贫困。

蓝耀辉:变化是现在生活,养蚕、养鸡、养鸭比以前都要好多了。穿好住好,有病了国家还帮我们,我们没什么担心的,就担心得病。

与蓝耀辉一家一样,龙查屯全屯10户人家35人,2015年开始贫困精准识别时,贫困发生率为100%。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在政策、技术、资金、内生动力等联合加持之下,全屯发展种桑养蚕、养殖地方特色品种鸡、牛、猪等。全屯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元。

包片村干 韦月光:我们这个屯自从脱贫以后,目前为止都没有一户是脱贫监测户,因为他们脱贫以后都是很稳定的脱贫。

龙查屯所在的龙开村曾是马山县一个深度贫困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9户885人,贫困发生率44.5%;2017年以前,龙开村19个自然屯近1000人口饮水困难;在用电高峰期,整村无法正常使用碾米机、电冰箱、电磁炉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全村52%的区域未通手机信号,信息闭塞,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党委、政府除了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从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给予大量扶持,同时,紧紧依托村里的骉骉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发展种牛、肉牛、肉猪、种桑养蚕、养殖特色品种鸡等产业,以此稳定增加村民收入。

骉骉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覃粟栗:我这个龙开村每家每户都养牛的,都养蚕。因为我还有个小蚕库都养蚕,我们最主要的养蚕养牛养猪。现在他们也从我这里拿母牛回去养,一年的话得两胎,一胎一万多的话它也收入三万多啊。

在骉骉种养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下,目前,龙开村全村共种植桑树420亩,发展种桑养蚕户223户,发展养牛187户,全村年种桑养蚕收入达到350多万元,养牛收入达500多万元,目前,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60万元。全村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2020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归零,龙开村顺利整村脱贫摘帽。

龙开村第一书记官路萌:龙开村是十三五时期的深度贫困村。2020年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积极领导下,在几代第一书记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龙开村顺利实现了贫困发生率为零,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同样流火七月,在马山县西部地区的乔利乡北良村新羊屯,脱贫户林结仁与妻子正在自家的沃柑基地里忙碌。2015年,林结仁一家因孩子读书,老人患病和缺少劳动力被识别为贫困户。

韦飞琴:(党和政府)好啊!村干部也是很好。我就是想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经常下乡,也是经常来问候我们,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回顾创业和走出贫困的历程,林结仁的妻子韦飞琴仍然眼含热泪。

2017年,在扶贫利好政策和村里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长年在外务工的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先后种植了30多亩沃柑,建立了一个养猪场。一家人最红火的时候,年收入也曾经超过了30万元。

韦飞琴对基层党组织的感激之情得到了现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何好的进一步印证。何书记说,东良村自脱贫攻坚战役开始就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除了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之外,将大量的精力放在村里产业发展方面,大力动员和支持本村在外创业的经济能人或者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回乡创业,以此谋求贫困户脱贫,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增加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目前,全村注册在案的共有20个各种专业合作社,涵盖黑山羊、肉猪、肉牛、蛋鸡、蛋鸭养殖和沃柑、沙糖桔、黑皮冬瓜、蔬菜种植等多种产业,每天在这些产业基地里务工的劳动力达上千人,完全满足了村里脱贫户劳动力在村里就近就业。

与东部的石山地区相比,北良村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地势较为平坦,交通相对方便,但是,2015年,精准识别的时候,全村17个自然屯没有一个屯通硬化水泥路。全村建档立卡440户1922人,贫困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33%。

在国家整体扶贫政策支持下,在各种产业带动下,北良村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通过创业就业,家庭收入不断提高,2018年,北良村整体脱贫摘帽。

北良村第一书记 何好:我们北良啊在乔利来说是个大村,人口呢有将近6千人。我们这个原来脱贫攻坚的时候那个建档立卡户有四百四十多户,1922人。到 2020年我们北良整村脱贫。

龙开村和北良村的脱贫历程正是马山县东西部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写照。2015年底精准识别时,马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5个,贫困人口3.65万户14.96万人。至202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马山退出贫困县序列,五年的奋斗历程,可谓艰苦卓绝,波澜壮阔。

这五年,全县15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安排有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下沉长住村(社区)一线各级扶贫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400多名,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的干部就有8300多名。

这五年,全县累计发放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以奖代补”资金1.8亿多元,受益贫困户75000多户。创建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79个,实现全县7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

这五年,全县11个乡镇创建认定扶贫车间51家,累计带动就业386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908人。

这五年,全县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免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等项目,落实各类补助资金超过1.5亿元。

这五年,全县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7亿多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全县农村农户住房安全达标率100%,

这五年,全县投入近4100多万元资金用于10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11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县建档立卡患病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2%,门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89%。

这五年,全县累计投入2.4亿多元,建设人饮项目801个,全县所有农户100%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五年,全县投资8.7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近3万个,全县所有行政村100%通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的沥青/水泥路,20户或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修通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的砂石路。

经过五年的奋斗,全县58万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步入了小康社会。

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马山县,千百年来,由于自然资源限制,我们的祖祖辈辈也许从来都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也能甩掉贫困的帽子,进入小康社会。马山脱贫摘帽是个奇迹,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中国共产党,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其中也凝结着马山58万人民的艰苦奋斗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10年马山县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这一成就将永远铭刻入马山人民的历史进程,彪柄史册。

(记者:周文高 张有宇 黄慧玲 覃艳菲 石森)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党的二十大代表——村支书晓梅的奋斗故事 ① “幸福水”带来信心和勇气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2/10/20221028c03076cbc2314ef7902585b6665f665e.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2-10/27/004115.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