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马山·十年踔厉写辉煌】系列报道之二 移民搬迁成就幸福生活

2022年11月03日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多次的人口大迁移,每一次人口大迁移,无不烙印下战乱和饥荒。每一次迁移都是苦难和泪水。

而新中国“十三五”期间,全国扶贫移民搬迁1000万人,这1000万人从生活条件相对贫瘠的地方迁入了城镇,从此摆脱了贫困,成就了幸福新生活。

2018年,韦金水一家五口人从马山县乔利乡古楼村搬迁进县城住进了合诚社区120多平方米的新房,由于腿脚不方便,韦金水一家被照顾分在一楼。

搬迁以后,韦金水在自家的房子里开了个小卖部,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而他的爱人谢东阳则兼职做了三份工,除了用半天的时间给邮政物流公司做保安之外,公司还照顾她下班之后帮公司送快递,以此增加收入,此外,勤劳的一家人还用夜晚的时间蒸包子、磨豆浆,第二天早晨在小区里卖早餐。

韦金水爱人 谢东阳:我送快递或者做保安。一个月保安两千多,然后送快递一起四千多。

搬进城里的一家人如今已经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生活状态,融入了城市新生活。

搬迁户 韦金水:收入跟之前比更稳定更好。之前我去广东务工 ,像我属于残疾这种,人家都不想要,我只能进那种小厂做一点手工。之前才一千八一千九。现在生活肯定比以前好啊!我们的收入稳定了 , 小孩上学、道路方面的,很适应现在的生活。

与韦金水一家一样,在市场卖菜的李芳一家2019年搬迁到了合诚社区,搬迁之后,李芳爱人主要在外务工,李芳自己便在市场里要了个摊位卖起了蔬菜。

搬迁户 李芳:搬过来蛮好的。肯定比农村好一点,因为这里是接送小孩方便点。

李芳蔬菜摊所在的马山电白农贸市场是相关方面专门为移民搬迁社区建设的农贸市场,目前优先为移民搬迁家庭免费提供摊位。同样是扶贫移民的蓝雪一家也在市场里要了个摊位卖起了猪肉。

农贸市场(肉类)蓝雪:这个摊做得三年了。在这里生活还可以,生活又好 ,环境又好。

白山镇合诚社区是马山县最大的扶贫移民社区,社区居住了2476户,10146人,入住率达到了10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农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等“九个中心”齐全;同时配套有马山电白小学、福田幼儿园、马山岭南中学等,学校软硬件全部以全县最高标准建设,为搬迁社区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学位。在就业创业方面,社区附近建设有马山县农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多家扶贫车间,为入住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创业机会。目前,社区入住的所有搬迁户已经全部脱贫。

合诚社区第一书记曾兴国:我们的人口搬迁全部是来自全县11个乡镇,现在入住率百分之百。适应县城的生活以后,今年人均年收入是一万六千一百七五。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日子,所以说大家就是一起去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对社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与合诚社区相邻的合福社区同样是此次扶贫移民社区,社区入住1196户,5242人,社区享有与合诚社区完全相同的条件和待遇,所有入住户已全部脱贫并逐渐融入城市生活。

安置了来自金钗镇和里当瑶族乡428户1725人的金钗镇鑫源社区坐落在鑫钗集镇上,距离金钗中心小学、金钗初中和金钗中心卫生院不足300米,社区里建有幼儿园、扶贫车间和农贸市场,社区周围有众多的工厂和车间,完全能够提供所有搬迁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需求。

金钗镇江艳皮具加工厂就是设在社区之内的扶贫车间,搬迁户莫秋艳已经在这个车间工作了两年时间。

金钗镇江艳皮具加工厂员工莫秋艳:我老家是东屏这里的,就是在移民区里面,一个月有正常工作量就是两千左右,两个小孩都读书。她老公也是在我们金钗镇附近上班,我这里是两千左右,他那里也是两千左右到三千这样。

金钗镇江艳皮具加工厂老板 王江艳:差不多100人在这里做工。搬迁户有二十几个,平均工资大概是三千块钱左右一个月。

来自龙塘村后山屯蓝春艳没到车间或者附近务工,自己在社区里开了个小卖部。

小卖部老板 搬迁户蓝春艳:18年5月份就过来了。其实刚来这里的时候想着到这里也不知道做什么,想着开个小卖部能挣一点钱,维持一点生活。搬迁来这里交通方面是方便了很多,然后小孩子读书了不用接送。

与县城合诚和合福社区不一样的是,金钗镇鑫源社区的房子都是天地楼,规划设计房屋间距也比较宽,加上金钗镇相对发达经贸往来,给搬迁居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

鑫源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 韦干英:都不愿意再回去了。因为在这里的生活,比如娱乐,还有想去买什么东西都很方便,在这里什么都有了。以前在家里面靠种养也不得什么钱。党委政府对我们这个社区很放心,因为我们搬出来的很多人都有信心。很多人都申请加建房子,如果他们在这里住不下的,肯定不会申请加建房子。从这个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一定有决心在这里住。

马山县扶贫移民另外一个安置点在苏博工业园区附近,安置了671户2671人,苏博工业园为搬迁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一些习惯于农业种植的劳动力还可以到附近的创富田园和幸福田园承包地块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搬迁户黄吉耀夫妻俩就在工业园区的同一个车间里就业。

黄吉耀:很满意,搬过这边我们这边做工也比较近一点,也不用两地分居。

黄吉耀妻子韦金花:我们搬迁出来生活很幸福。相信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十三五”期间,马山县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马山实际,总共设立了城区合作、城区板伏、苏博片区、金钗镇、里当乡、加方乡6个集中安置点和去库存房安置及分散安置,建成安置房5218套,移民搬迁5218户21800人,并成立了合诚、合福、鑫源、红旗湖等社区,为确保移民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就业帮扶方面,通过加大安置点周边土地流转、利用农贸市场铺面摊位、举办专场招聘、开展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引进扶贫车间,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等,全县5119户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实现了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社区配套教育、医疗、文化、管理等各项服务设施齐全。至2020年,移民搬迁人口已全部脱贫,大多数家庭已经有了自我发展能力,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和城市生活。

新中国这一次大规模的扶贫移民搬迁造就的是贫困人口的成功脱贫以及脱贫之后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历史上移民搬迁的苦难和泪水。这些成果都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归功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

(记者:慧玲 有宇 文高 石森 艳菲 利坚)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我把总书记的嘱托带回来了” ——党代表潘晓梅回村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2/11/20221104f80312e203364c3d829b2937d5b2af61.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2-11/03/004146.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