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马山县根据自治区、南宁市党委关于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组织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拓展,夯实乡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乡村,为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保障,全县清廉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强化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等业务提升培训,采取召开座谈会、谈心谈话、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以及实地勘验等方式,对所有村(社区)进行全覆盖回访调研,逐个勘验“查个人素质高不高,看履行职责的能力强不强、作风形象好不好”等“五查五看”内容和软弱涣散(后进)问题,发现“少数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村(社区)干部人才流失凸显”等共性问题4个,及时落实整改提升任务。
推进移风易俗。指导全县156个行政村(社区)在村规民约中融入清廉元素,先后在白山镇合福社区、合诚社区建设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项目,并逐步将红白事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项目拓展到11个乡镇共22个村,将红白事活动的范围、办席标准和规模、彩礼和礼金等上限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培育礼俗新风,杜绝铺张浪费;疫情期间全县提倡“红事不办、白事从简”,推进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清廉乡村新风尚。
拓展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地建设廉洁宣传阵地,设置廉洁文化板报,建设“清风墙”、“清风走廊”、廉政广角、廉政书屋等,如在党员活动室门前、楼道墙体等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廉政名言警句、廉洁行为规范等展示,努力营造良好的乡村廉洁氛围。同时开展“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66场次,组织各种清廉文艺表演、演唱《廉洁正气歌》等,推进清廉文化进乡村。
落实积分制度。勇于探索和创新,推进移风易俗。由县委政法委、县文明办和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在古零镇乔老村村委会创建“爱心超市”,落实“积分制”管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号召乔老村小都白旅游公司捐赠给“爱心超市”商品(如洗洁精、洗衣液、衣架和篮球等),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和县文广体旅局、统计局等驻村帮扶后盾单位也给予大力支持(捐赠物品折合4500元)。脱贫户村民们可通过在人居环境、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的参与和评比,获得“爱心积分”,积分超过50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生活物品。通过“爱心积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村民逐渐形成了健康、科学、文明、清廉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乔老村已开展积分兑现次数共计30多次,发放商品41件,折合560元。“积分制”的落实和推广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社会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助推清廉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三资”监管。建立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完善村级“三公开”制度(党务、村务、财务),每个季度至少公开一次,注重系统化、常态化、清单化监管,重大事项即时公开,及时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事项,随时接受群众有效监督,着力提高村(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通过试点带动的方式进行“三资”监管平台推广,选取合作社区、同富社区、乔老村、大同村、兴华村等5个试点村(社区),率先在“三资”监管平台进行资产、合同、台账等数据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力度,提高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预防基层“微腐败”案件发生。将乔老村打造成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并作为南宁市清廉示范村重点培育创建,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达到以点带面的建设效果。
(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