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 蒋铁韬 马山县人民法院院长
县人大代表 邓凤妮 白山镇镇长
2月9日,在马山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后,6名县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聚焦民生关切和社会热点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话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问:今年法院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诉源治理初显成效”,请蒋院长给我们介绍诉源治理相关的背景,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及取得怎样效果?接下来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将采取哪些计划?
县人大代表、马山县人民法院院长蒋铁韬:近年来,全国各级各地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上涨,我们马山法院也不例外,2021年受理案件数量首次突破4000件,2022年也接近5000件。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诉源治理工作确实取得一些成效,比如2022年我院民事一审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59%。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一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配合县委政法委在我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马山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社区)相继成立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行政村(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站暨“人大代表+‘贝侬’”调解工作室,形成县、乡镇、村“一站一室一中心”社会矛盾纠纷三级调处网络,通过这种调处模式我们共调处矛盾纠纷525件,调解成功304件,将15.28%的矛盾纠纷挡在诉讼之外;二是拓展“‘贝侬’+调解”特色司法服务品牌运用深度和广度,引入人大代表等调解力量,与银保监等多家单位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不断提升调解品牌影响力;三是巩固深化我们法院的“一站式”建设,在案件受理阶段打造服务高效、集约集成的平台,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371件,调解成功942件,调解成功率达68.72%,我院也获得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绩效考评第一名。正是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诉讼案件的增量。
接下来,我们也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中去,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持续推进“一站一室一中心”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的综合效能,继续深挖“人大代表+‘贝侬’调解”特色司法服务品牌潜力,深化诉源治理工作,为建设法治马山、平安马山和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问:东风产业园是我县粤桂协作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白山镇的立星村,作为该项目建设所在地的政府,我们是如何去服务好项目建设的,目前该项目建设的推进情况如何?对于下一步如何发挥好项目的效益问题,白山镇有什么设想呢?
县人大代表、白山镇镇长邓凤妮:马山县种业黑山羊产业配套工程深圳-东风产业园建设项目位于白山镇立星村,项目占地46.78亩,总建筑面积约67181.59平方米。作为项目所在地政府,我们着眼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加大力度宣传和做好当地居民的思想工作,在土地流转、交通畅通和建筑垃圾的安放等工作上,我们沟通和对接各级部门,创造项目所需的安全、卫生、通畅等外部环境,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项目自开始2022年谋划和建设,2022年6月份已完成三通和土地平整,之后立即着手建设一期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主体项目建设:主体厂房、办公楼等已封顶。2023年计划建设完成约3万平方米的1#标准厂房、产业园的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项目预算总投资10094.97万元,截至目前,整个项目进度完成约80%,已拨付资金2188万元,其中粤桂资金1988万元,东风资金200万元,其他后续资金暂未到位。在项目的效益问题上,我们将依托马山现有的特色农副产品、电子信息、服装加工等产业优势,借助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据马山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以及本地的特色,注重科技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引进一批农副产品、服装、电子信息加工企业。
问:2022年底,古寨瑶族乡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那么古寨瑶族乡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古寨瑶族乡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上有什么更好的举措吗?
县人大代表、古寨瑶族乡乡长周业东:古寨瑶族乡继2016年2月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后,经过自治区民委复核推荐,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主要得益于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采用“一抓二重三化四共五同”工作模式,营造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了瑶乡群众的好评和国家民委的认可,成为广西所有乡镇中唯一两次被国家民委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乡镇。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下一步全乡将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中不断深化,向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目标去努力。我们将不断改善瑶乡民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进古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问:作为基层的人大主席,请韦主席您来谈谈基层是如何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县人大代表、里当瑶族乡人大主席韦祖乐:基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用四个字、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全”。一是人民参与“全”。严格把好选民登记,力争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从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二是参与内容要“全”。既重视民主选举,也重视选举后的民主治理。2022年,我们里当65位人大代表全部按要求进站履职,通过“亮身份、做表率、晒积分”,丰富和完善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日常活动。
第二个词是“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治理的过程,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平台和载体,健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工作机制,推进民主决策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更多的民主“获得感”。2022年,我们收到乡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共9件,经过认真梳理、明确专人、限时办结,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第三个词是“人民”。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用好用活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使其在基层治理中释放大能量、发挥大作用,架设起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打通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里当瑶族乡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接待选民600余人次,走访群众1000余人,为群众办实事30余件,从人民群众的呼声中精准把握了人大工作的着力点。
第四个词是“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在“民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属性。我们坚持“党委有部署,人大见行动”,2022年,重点聚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找准人大依法履职切入点,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职能优势、工作优势。
问:周鹿镇作为我县西部重镇,产业发展历来都走在全县的前列,这两年周鹿的蓝莓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之中。请谈谈蓝莓产业、光伏发电产业目前的发展对周鹿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
县人大代表、周鹿镇坛利村党支书闭建录:蓝莓具有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可加工性强的优势,截止目前周鹿镇已完成蓝莓储备用地5000多亩,引入社会资本2000多万元实施7个蓝莓种植项目,完成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2023年1月5日坛利片区那烟屯400亩蓝莓基地开工,三星仙峨千亩蓝莓基地也正在有序推进中。周鹿镇将蓝莓产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加以培育,有助于农业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向特色高效优质农业。
光伏发电能充分利用荒地、山地、坡地的天然优势,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截至目前马山县周鹿三星、武平100MWp农业光伏项目完成征地4800亩。光伏发电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蓝莓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稳定增收的渠道。依托光伏发电、蓝莓种植等短期见效项目,走出产业发展带动扶贫的新路子,实现了产业项目收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切切实实为我们全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问:永州镇作为全县玉米制种业的先行者,对于未来我们永州在玉米制种方面有什么计划或者说我们在种业发展上有什么更好的举措和设想呢?
县人大代表、永州镇胜利村党支书农集福:种业发展功在当代、业在千秋!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的赵略核心产业。针对永州镇在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上的举措和设想,我有以下看法:首先,对于玉米制种产业,我们永州镇作为全县玉米制种业的先行者,在玉米制种上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信心将永州镇打造成全县的玉米制种大镇,在县党委、县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我镇2022年共创建了17个玉米制种基地,累计完成种植面积3713亩,是马山县完成玉米制种最多的一个乡镇。
下一步,永州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持续推进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发挥自身所长,加大对玉米制种基地的支持力度。做强做优玉米种业,争创玉米制种大镇。集中全镇力量积极开展玉米制种基础土地的流转工作,做好农户思想工作,改变老一代的小农经济意识,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重点村屯进行逐个突破,为我镇今年的玉米制种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配合好种业公司做好相关工作,建立良好的种业发展合作关系,为永州镇玉米制种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共同谋划永州镇玉米产业发展蓝图。
(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