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林圩镇各村(社区)“非粮化”整治地块正在开展退桉复种后的第一次抢收抢种,复种获得大丰收大大提高了农民守田自觉性和种粮积极性。
整治复种获意外惊喜
今年6月,该镇举全镇之力完成了2000多亩退桉耕地复种工作。兴隆村是19个村(社区)中复种任务最重的村,在包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全力推进下,700多亩退桉耕地单种或套种了玉米、木薯、辣椒、茄子、南瓜、红薯等农作物,顺利完成了复种工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才过去两个月,这些复种地块就带来了可观的产量。兴隆村复种的地块下就长出了大量红薯,一株红薯藤下能长出不低于10个红薯块茎。“感觉这里几分地的产量能抵我一亩地了,而且这些红薯又甜又大个,个个见了都说好。”在兴隆街复种地块抢收红薯的农户何大姐赞叹道。在本次复种中,像这样高产红薯的地块在兴隆村有200亩,并且亩产达800斤,产量直逼专业种植水平。抢收的红薯正走俏该镇各个农贸市场,农户通过自销也获得了一定的灵活收益。
守护粮田赢广泛支持
当下,种粮收益低,外出务工热成为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普遍问题。农户种粮不积极,将耕地用作其他用途,农村则难以发挥其发展农业的核心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林圩镇党委政府从“非粮化”整治,讲政策、解诉求上下功夫,扭转了农民着眼短期效益的观念,稳住守护粮田的民心。今年1月,该镇开展大规模耕地清桉整治工作,面对村民普遍的不理解,该镇包村工作队、村“两委”主动上门讲解国家耕地保护政策,针对不同耕地上的苗木情况与种植户洽谈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桉树种植的违法损失。“非粮化”整治最终赢得广泛支持,自觉遵守耕地保护政策,监督违规用地行为也成为林圩百姓的共识,该镇得以成功清理耕地上种植桉树6000多亩。
农户种粮变积极主动
在复种阶段,该镇同样面临群众不愿种、不敢种的问题。群众普遍认为种了多年桉树的土地长不出粮食,不敢轻易投入种植成本。为了彻底消除群众疑虑,该镇各村(社区)党组织率先给群众打好样板。在镇党委的统筹下,各村(社区)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种子秧苗,集结挖机、勾车、耕机等机械,同时召集公益性岗位人员,将2000亩清桉耕地种上粮食,变回粮田。为应对好今年上半年的干旱气候,党员干部们发挥聪明才智,采用消防水泵喷射高压水浇灌土地,保障复种地块农作物的生长。该镇党委政府整治“非粮化”的决心和党员干部保护粮田的实际行动促使群众也主动投入种粮行动中,开始用心经营起自家耕地。在本次复种抢收中,很多农户都同步种上了新的粮食作物。兴隆村的村民直接就地取材,在刚收完红薯的地块直接种上新的红薯藤,并且种植布局更规范、更密集。“我们自己种,自己管护,三个月后亩产量肯定都不止1000斤。”兴隆村的何大姐在自家地块高兴忙活,对丰收充满期待。
(来源:林圩镇宣传办 通讯员:古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