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旨在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今年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普”)全面铺开之年,到目前为止,我县土壤“三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近日,在百龙滩镇大龙村采样检测点,广西大学农学院顾明华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进行剖面采样作业。现场进行照片、视频采集,并根据颜色、结构、孔隙、根系等差异进行土壤分层识别划分,记载土壤生态学特征,按照土层顺序自下而上进行取样,整理,编号包装等工作。顾明华教授告诉记者,2023年,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之年。
广西大学农学院顾明华教授: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到现在有40年了,过去这么长时间的耕作,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我们农业结构调整,品种的改良,化肥农药使用有很大改变,所以国家要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普查的目的是了解我们现在国家耕地的质量变化如何,养分变化如何,为我们将来合理利用耕地和更好地指导农民种好作物提供依据。
顾明华教授说鉴于前面两次土壤普查的经验,这次“三普”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成果汇集。“三普”土壤普查的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将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西大学农学院顾明华教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再一个是因为这么多年,土壤普查从技术储备来讲相对弱一些,40年不普了嘛,所以现在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当然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当地的农民和政府的配合。
据了解,第三次土壤普查我县表层调查采样任务为971个,截至2023年9月21日,我县共有5个采样队进场,分别在白山镇、古零镇及乔利乡3个乡镇采样,共完成118个外业调查表层采样,提交到县级平台样点共计76个,目前已送样第一批(共计20个)到自治区质控实验室。剖面调查采样任务为36个,截止9月21日,共计完成剖面采样8个;其他有相关任务的乡镇也陆续进行前期踏勘中,计划本月内完成剖面采样,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进展顺利。
【知识拓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在1959年开始、1961年完成,“主要是了解我国的耕地资源到底有多少,在哪儿,建立起了一个土壤分类系统,摸清了耕地资源分布与土壤基本性状,为农用地评价、农业区划、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布局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在1979年-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查明了全国土壤资源的数量、分布、肥力、理化性状、生产性能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土壤障碍因素等情况,为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决策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于2022年启动,计划2025年完成。整个普查预计历时4年,覆盖110亿亩农用地,布设调查样点达360多万个。
(记者:黄慧玲 蒙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