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南宁市委组织部相关部署和要求,马山县完成了2023年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轮换工作。区、市、县三级共选派290名驻村工作队员奔赴马山县乡村振兴一线,助力马山县脱贫村(社区)、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及乡村振兴重点村(社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派驻以来,驻村工作队员们在马山县千山万弄间践初心、担使命,奉献青春洒汗成花,全心全意为民解忧纾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新画卷 最美“党旗红+税务蓝”
——周鹿镇智超村驻村第一书记 唐毓君
走进周鹿镇智超村,初秋的村庄在太阳的照射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青山环绕的村庄,干净整洁的道路,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犹如英姿飒爽的士兵站在043乡道智超村路段上,改造后的村委绿瓦白墙,在金色的稻浪中格外亮丽......智超村民对家乡的美好憧憬,正悄然变成现实,唐毓君作为2023年轮换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正和村民们一起见证着每一次新变。
2023年4月20日,当唐毓君第一次穿上驻村第一书记的红马甲时,意味着南宁市税务局2023年新老驻村第一书记顺利完成轮换交接。“从税务工作到乡村振兴,新征程意味着新挑战。第一书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努力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以干求成,以干求胜,向党组织、向智超村群众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他在新老驻村第一书记轮换交接仪式上如是说,他要用“党旗红+税务蓝”为智超村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到任当天,行李才刚放下,铺盖还没铺好,只有从单位带来的简单午休床,身上的制服还没来得及换下,唐毓君就跟随工作队员入户开展以奖代补验收工作,开始了难忘的驻村之旅。那天晚上,没有蚊帐,是村里的蚊子陪他度过了驻村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并在他的腿上留下一个个亲密接触的痕迹。
驻村以来,唐毓君坚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先后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各屯党支部书记和普通党员进行谈心谈话20余人次;利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完善党员活动中心党建宣传栏内容,提升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氛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共建小菜园、清理垃圾、交通安全引导等各种村务中,还亲手绘制村委羽毛球场,工作之余召集村干一起打球,增进友谊,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他还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为落实智超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道路硬化和亮化项目,他积极向后盾单位——南宁市税务局争取到了15万余元项目资金,用于完成造村屯最后100米的入户道路硬化、在村委附近人口相对集中的公路边安装30盏太阳能路灯、为进喜屯篮球场增建围栏和改造村委围墙和办公楼廉政文化宣传等项目,为村民安全出行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改善了村屯基础设施条件,为建设最美村庄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唐毓君深感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他曾说:“如果智超一天不振兴,我就一天不离开智超!”黄沙百战穿金甲,壮志未酬誓不还。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所做正如其所言,牢记使命,坚守承诺,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用心用情用力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为民服务在路上 “郎中书记”进瑶乡
——里当瑶族乡太平村驻村第一书记 林栋毅
2023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林栋毅来到里当瑶族乡太平村,穿上红马甲,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跨界”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经常背着医药箱穿梭在瑶山深处,短短数月就几乎踏遍了太平村的沟沟坎坎,在走村入户察民情、听民意,号准乡村振兴“脉搏”的同时,他主动发挥自身专长,兼任乡村医生,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被当地村民亲切称呼为“郎中书记”。从初来乍到的人地两生,到现在的熟门熟路、信心满怀,再到群众的接纳信任、交口称赞,他始终以一名平凡驻村第一书记的不凡作为,践行着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林栋毅深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他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符合太平村实际的特色产业,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他通过后盾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的大订单消费帮扶政策,结合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的“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基地+直营店”的发展模式,增强群众扩大养殖的信心和决心,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里当土鸡特色养殖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近两年来,广西医科大学通过各种消费帮扶措施,引导职工、工会、食堂采购太平村的农特产品多达300万元。下一步,他将带领太平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继续扩大发展里当鸡养殖、黑山羊养殖、太平香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动太平村产业振兴。
作为一名医者,林栋毅在走村入户时仍不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村民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情。太平村共有1300多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以老人居多,普遍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腰颈椎病等慢性病。每次到村民家里,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询问家里人的健康状况,然后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最后打开随身携带的医药箱,为老人或有需要的村民测血压、血糖,听心率,指导就医用药、嘱咐注意事项等。他还与其他同在里当瑶族乡驻村的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4位第一书记组建一支驻村“联合医疗巡诊队”,每月定期到各帮扶村开展义诊服务,并与各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对行动不便的患病群众提供上门看病服务。目前,他做为广西医科大学“联合医疗巡诊队”的骨干成员已参加大型义诊10余次,非常受当地群众欢迎,看诊人数累积超过1000余人次。
(来源:中共马山县委员会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