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壮族的非遗明珠:马山千年会鼓

2023年11月09日

▲会鼓表演 陆丽红 摄

▲会鼓表演 赵志岸 摄

马山壮族会鼓鼓声丰富,开始时轻缓如春溪出山,姗姗,潺潺;接着渐变疾急迅猛,鼓声便如惊涛拍岸,洪波决堤,泰山极顶惊雷频作,钱塘怒潮狂卷,九天扶摇抟风怒吼,可谓大地震颤,千山震撼,人心震动……

凝神倾听,会鼓之声有除旧布新之妙:瞧,那厚重的冬霾变轻变薄了;芭蕉林中那卷成筒状的顶叶也悄无声息地舒展开了。听,蜂巢里传来了蜜蜂惊梦后的振翅声;老竹下有笋芽拱破黄土的微响……

据史料记载,马山县壮族会鼓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清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初的功能是驱鬼镇妖,外袭报警,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会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多用于壮族民间的重大节日、庆典、群众性大型文体活动和竞赛项目,大型群众性娱乐活动或重大节庆,一般为多鼓齐鸣,鼓越多越好,以营造欢快热烈气氛,增强庆典氛围。

2007年,马山县举办首届“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节”,马山壮族会鼓和马山三声部民歌、马山扁担舞一起,首次登上了开幕式的舞台。数十面牛皮大鼓以壮观的鼓阵和撼人心弦的鼓声,惊艳了整个开幕式。从那时候起,马山壮族会鼓从马山走进南宁,走向广西,走向全国:马山壮族会鼓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广西南宁站火炬传递仪式上表演,同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广场巡游表演;2012年,马山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会鼓之乡”;2013年荣获全国第三届新农村文化节金土地最佳演出奖;2014年在第四十五届世锦赛开幕式上进行开场表演,倍受世界的关注和赞誉。

壮族会鼓能走向世界,源于马山县对会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多年来,马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本土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并着重培养非遗传承人,特别是壮族会鼓传承人,大力开展壮族会鼓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特色培训活动,聘请有关民族、民俗、考古、文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具体负责对壮族会鼓进行抢救、规划保护、项目评估、业务指导和学术研究等工作。

近年来,马山县积极引导资金、项目、人才等要素向景区景点特色工艺品聚集,于2018年年底被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作为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马山壮族会鼓,在助力马山特色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来源:马山县文联 通讯员:丽君 黎家鹏 覃向红)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共建引领阅读 助力能乡村文化振兴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3/11/20231109b9d40c2e3ac34091b4ca3cea8ae5dc79.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3-11/09/005725.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