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云访谈” 马山县委书记穆贤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2024年01月04日

编者按:近年来,广西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有力推动了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20日,以“推进宜居宜业 建设和美乡村”为主题的“2023年乡村振兴论坛·广西”在南宁举行,现场介绍了广西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果,并发布了20个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人民网特别推出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云访谈”活动,敬请关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人民网主持人郭振乾。为展示新时代壮美广西的乡村振兴新风采,自治区党委农办与人民网特别推出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系列“云访谈”。今天,接受我们访谈的嘉宾是马山县委书记穆贤清。首先,请他来分享一下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获得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特色案例的感受,并简要谈谈乔老村从广西300个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脱颖而出的经验。

穆贤清: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荣获2022年度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并入选“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这是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连续三年获得“优秀试点村”称号,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感到很欣慰、很振奋,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成果,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

近年来,古零镇乔老村围绕“广西生态家园、和谐乡村”的奋斗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依靠全体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山水映农家,诗画小都百”的美丽新农村,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一是量体裁衣,统筹规划打造特色村庄。在规划上充分利用当地山水资源打造天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建筑设计上融入壮族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农家院落。二是完善设施,建设生态宜居幸福新村。编制《小都百创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发展规划》,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实施排水、道路、电气等工程,改造提升农家乐等,健全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同题共答,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推广和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推动全域人居环境品质升级,以良好环境赋能乡村发展。四是农旅融合,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打造集柑橘、大棚蔬菜为主的果蔬一体生态农业产业,建设乔老河(核心)农业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观光园1座,充分挖掘农业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开发户外休闲、科普研学、生态康养等文旅项目,培育三星级农家乐3家、五星级汽车露营地1个、南宁市“十佳旅游民宿”1个,形成以农塑产、以产兴旅、以旅助农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五是群策群力,探索“四共”模式。共商土地确权、共建美丽乡村、共管乡村旅游、共享资产收益。六是传承文化,为宜居和美乡村塑“魂”。建设小都百记忆展示馆、水车历史文化园,评选“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乡村”等,涵养文明乡风。

主持人:请详细介绍,马山县是如何部署和抓实广西“二十六条”改革集成措施,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激发当地乡村振兴新动能的,马山县有什么创新举措和案例?

穆贤清: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农业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二十六”条改革集成举措,按照“集中创建、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串点、连线、成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动改革进程蹄疾步稳。推行县领导定点联系帮扶试点村机制,组建试点村工作专班,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落实每家每户有党员带、党员帮、党员管,层层压实各方责任,全力推进试点村创建工作。

二是以盘活资源为路径,推动改革活力持续焕发。人才方面,搭建校地企合作平台,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马山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依托“组团式”帮扶、粤桂东西部协作资源,畅通人才交流、培育及合作机制。土地方面,探索推广点状供地模式,加快盘活闲置农房。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开发,创新推行“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合招商”农业标准地供给模式,提高农用地连片开发价值。资金方面,强化项目包装策划,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专项债资金,运用EOD等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类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市场化发展路径,跨区整合各村资金、人力以及土地等资源,在全县成立11家“强村公司”,带动闲置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三是以产业融合为目标,推动改革集成提质增效。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以现代种业为切入点,联动打造一批地方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2023年,全县玉米、水稻制种总面积超3万亩,成功培育稻种冠旱1号、冠香黑糯等多个优势品种,建成全流程机械化的水稻育秧厂和玉米鲜穗种子烘干厂,被评为自治区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借助现代种业发展带来的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驱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功能型养生稻米、长寿玉米、马山黑山羊、蓝莓、红糖等一批康养食品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生态文旅资源强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具有马山特色的生态健康养生米品牌“穗穗优”,马山黑山羊肉成为广西羊肉类首次获绿色认证的食品,并通过数字化、电商直播等方式打开区域性农特产品资源整合销售渠道。

主持人:在新的起点上,马山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将有哪些工作计划?

穆贤清:下一步,我县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积极治理撂荒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推行规模与生态养殖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持续稳定水产畜牧业发展。

二是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实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

三是全力以赴加快产业振兴。围绕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目标,以提升产业联农带农效益为着力点,持续做强种业“芯片”,发挥马山现代种业科创中心聚智引才作用和自治区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品牌效应,完善政产学研用融合、育繁推加销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现代种业为链端,聚焦本地优质特色资源,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数字化、电商直播等整合销售渠道,依托生态文旅资源强化品牌推介,推动马山黑山羊、蓝莓、金银花等产业全链条发展,加速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联农带农,继续推广和完善“强村公司”模式,以国有平台市场化改革联动强村公司规模化发展。四是全力以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用好“组团式”帮扶和国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资源,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党建引领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推广“贝侬”调解工作品牌,引导群众遇事找法,推动纠纷矛盾不出村、不出镇,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上篇:没有了
下篇:韦佳督导耕地恢复和景区安全管理工作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4-01/04/005926.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