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瑞(左)在设施大棚内查看网纹甜瓜的长势
黄开睿,东风公司派驻马山县白山镇立星村第一书记,于2022年9月到任,90后的他有着不输于常人的成熟感,同时也有着年轻干部的朝气。在任职一年的时间里,他主动担当,不断创新,带领立星村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特色产业为抓手,推动联农带农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将立星村打造为马山县产业发展的典范,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87万元,2023年12月立星村获得了“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的荣誉。2023年8月,黄开瑞被评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基石
组织强,则乡村强,规划先行,赋能乡村振兴。黄开睿在企业是一个商品规划师,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党建标准化、6S管理等企业管理经验,他将自身的经验用于乡村实践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能力,带领村党组织一同打造“立‘心’力行”党建品牌,制定了“5+1+N”的产业发展规划(即5个产业示范区、1个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N个农业合作社)。
创新“党建+”模式,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黄开睿把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党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组织驻村工作队、党支书、包片村干和支部书记每月定期深入企业以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生产销售和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在企业项目涉及到的每个村屯片区设置总负责人,负责协助开展好土地流转及相关生产设施建设用地、用水、用电、道路等协调处理工作。印制党员服务企业责任区名片,注明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村干、责任区党员姓名及联系方式和责任区域企业名称,助推企业生产经营提速增效。2022年以来,立星村共组织人员服务企业50余次,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提出“党组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黄开睿组织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将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经营或转租给企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实现土地连片经营,提高土地价值,同时保障农户及企业权益,企业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村集体收益。打造“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服务企业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的“致富五金”合作模式。2022年以来,实现流转3个自然屯近300户超300亩土地,发放流转土地租金超1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金和务工的双重收入,每户年均可增收200-2000元,起到很好的联农益农助农的作用。
汇聚力量,不断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打造产业发展中心,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黄开睿利用后盾单位东风公司资金210万元,建成了集农业产品整合开发和预加工、品牌打造、统一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立星村产业发展中心,致力于打造成县域示范性的村级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培育龙头企业,统筹周边农业产品的整合开发和深加工,推进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促进农业产品增值溢价,并发展农业服务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周边村屯农业发展。立星村产业发展中心建成至今,共接待来访客超10000人次;举办了两届立星村发展大会,汇聚众人智慧研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举办了管理干部、致富带头人、脱贫户农业技术学习等各类培训20余场,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举办农产品直播20余次,销售县域黑豆、黄豆、糯玉米头等农产品5万多斤,年助农销售600万元以上。
新建设施大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设施大棚具有投入高、抗风险能力强、不受土壤限制、效率高、产出高、收益高的特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企业先期投入资金量大、回收周期相对较长的问题,黄开睿整合东风公司帮扶资金150万元,建设12000平方米农业设施大棚,同时鼓励企业发展高收益新品种,缩短回收周期,目前设施大棚已全部种植新品种网纹甜瓜,预计每年亩产1万斤以上,产值超125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以上。
汇聚力量,不断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点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更大幅度增长,同时培育市场化运营思路的人才,黄开睿决定成立村级强村公司,他带领驻村工作队与立星村两委召开了10余次公司筹备专题研讨会议,重点梳理强村公司组织机构架构、经营范围、资金筹措、业务发展等内容,同时积极谋划公司先期经营业务和主导产业。2023年7月底,立星村强村公司——马山县星创科技有限公司顺利成立,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科技服务、物业管理、农业机械服务、农业种植等,目前玉米制种、农业孵化、农机设备出租项目已顺利落地。
今天的立星村,在第一书记黄开睿的带领下,正在稳步朝着“日常工作高标准、专项工作树标杆、产业发展当示范”的目标不断前进。黄开瑞以更踏实的工作给村民带来更多福利,为立星村谱写乡村振兴路上的新篇章。
(来源:共青团马山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