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广西马山:“小种子”种出“大文章”

2024年05月16日

▲图为中共马山县委书记穆贤清(左一)陪同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邓国富(左二)、玉米研究所所长时成俏(左三)到马山玉米基地现场指导种植工作。蒙雪晓 摄

▲在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玉米制种基地,特色产业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叶子榕 摄

在广西南宁市大明山北麓的山坳间,马山县农户蓝常达走进玉米地里巡查。“去年收成不错,今年春耕备耕准备足,预计玉米种子收成更好!”蓝常达说。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马山县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种业产业优势,推出校地企合作机制聚智引才,邀请知名专家及科研团队指导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探索出一条引育乡村人才发展现代种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让“小种子”种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打破传统束缚,创新聚智平台

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校地”合作新型事业单位——马山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地方、高校及科研团队、企业三方合作平台,促进“校地企”种质资源、数据信息、人才技术交流共享,有效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聘请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担任马山县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首席顾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共建马山县种业研究院,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公司共建“广西—东盟生物育种研究中心”,与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农科院等10家科研院校(所)达成合作关系,邀请3名院士、国内多名知名专家及科研团队指导并参与项目实施,推动要素聚合、技术集成。目前,已成功引进农业新技术22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58项、研发新产品4项。

致力培优强基,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拓宽现代种业科创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面,在科研院校与种业培育基地之间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专家在线监测种苗实时生长情况和基地环境参数,远程在线对农户进行生产管理指导,达到预防病虫害和培养技术人员的效果。构建“政府+院士+种业公司+强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种业发展共同体,强化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交流,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持续联合广西农科院等院所面向本土科技人员、农技人员、农民开展科学选苗、定苗、施肥、防虫等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在实践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3次,培养技术人才逾2600人,较好地满足种业发展人才需求。

建立共联机制,聚势赋能促发展

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和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技术支持,以马山现代种业科创中心为抓手,集成“高校科研力量及人才+本地土地及人力+企业管理及资金”等资源,建设以保护发展地方特色种业为主目标、引进种业繁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4个。引进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等26家涉及种业产业企业入驻,主动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具备科研能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马山建立种子检验实验室、试验基地,开展种质创新与品种选育研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马山转化。同时,积极构建种业企业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户)订单育种模式,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育种技术的经营主体(大户)进行订单育种,由种业企业按合同价回收种子。2023年,马山县建设玉米制种基地47个,全年玉米制繁种面积达2.2万亩,制种品种达34个,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委组织部、广西马山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作者:郁钟华 黄玉清)

上篇:张自英率队到我县开展古寨瑶族乡40周年乡庆筹备工作调研
下篇:韦佳到白山镇、乔利乡督导检查 相关工作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4/5/2024051648898cc8df5b4e1ab786bc68ab3f06b2.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4-05/16/006386.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