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到加方乡为残疾人上门开庭
开篇语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勤勉敬业、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劳动者,他们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县广大职工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积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日前,县总工会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我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奏响“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任务,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马山篇章。
第二篇
扎根基层 心系百姓
——记2023年南宁市先进工作者李伟
李伟同志,男,壮族,中共党员,1975年7月出生,1997年大学毕业后到马山县人民法院工作,2012年10月起至2022年11月任古零人民法庭庭长,2022年11月起任马山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到古零人民法庭工作以后,他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办好每一个案。
“贝侬”特色调解
古零人民法庭辖区山多地少,辖区内村寨中的村民们大都相互认识,民风淳朴,大家都很重感情,有矛盾多是依靠“贝侬”(“贝侬”是壮语,在普通话中是“兄弟姐妹”的意思)解决。李伟将这些特有的民俗特点巧妙运用至平时的案件调解工作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贝侬调解”工作法。加方乡忠党村的刘老汉,因其年老没有生活来源,生活上还需要护理,他共生育有三子一女,子女均已成家,但四个小孩均以各种理由拒不赡养刘老汉,刘老汉被迫到玉米地中间搭棚居住,刘老汉一气之下,将四个子女告到法庭,要求给房子居住并支付赡养费。立案后,李伟对案件进行研判,认为这个案是父子之间的纠纷,有亲情在,是可调解的。最后李伟确定加方乡司法所莫洪林所长为本案的“贝侬”,李伟与莫所长、派出所的民警多次到刘老汉家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刘老汉由大儿子赡养,其他子女支付赡养费用。这个案子的调解,化解了刘老汉一家的矛盾,刘老汉的赡养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当地得到群众的好评。
为民办实事
2021年10月,李伟作为政法干警到古零镇新杨村开展“进百村、入千屯、访万户、促平安”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时,了解到该村韦罗屯的水利桥年久失修,且桥墩常年经河水冲刷损坏严重,群众希望能重建该水利桥。了解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后,李伟同村委干部、该屯屯长到现场查看后发现情况属实,随即联合村委向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反映并协助村委申报项目维修,并先后两次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到现场勘察项目。在李伟多方沟通和县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同年5月初,该水利桥重建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也在政法干警与群众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维护社会稳定
古零镇政府在实施广西重点项目杨圩协和风电项目时,在征地过程中,石丰村的部分村屯因征地问题产生纠纷,群众还扬言不发放补偿款就不让风电项目施工。石某等受伤人员因医疗费问题起诉到法庭后,李伟立刻将案件情况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沟通,还多次入户召集四个屯的群众代表开会,释明他们四个屯如果有土地纠纷,应经过法律途径解决,并告知阻工的法律后果等。最终,四个屯签订了协议,风电项目也得以顺利实施。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法官,李伟同志时刻遵循“踏踏实实工作,诚诚恳恳做人”的行为准则,心系百姓,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维护司法公正,创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为维护平安南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马山县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