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鹏飞,男,汉族,今年40岁,现任马山县香格里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第十一届马山县政协委员。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广东中山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等单位任职。虽然身在异乡,但他一直都怀着一颗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赤子之心。作为一名基层的政协委员,他看似普通,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韧劲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闯劲,他深感政协委员是一个神圣的职务,肩负着人民利益,寄托着人民的希望,想百姓所想,他是群众口中的种植“专家”。
投身农业,敢吃螃蟹,变成种植大户
2015年,卓鹏飞从广东回到马山,看到家乡有少部分农田撂荒,怀揣着振兴家乡农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他承包土地,当起了农民。
经过多次深入乡镇、村屯考察调研,实地了解农村情况,倾听乡亲们的需求,卓鹏飞决定通过发展种养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通过走访了解到,种植百香果潜力巨大,便打算带领乡亲们种植百香果。虽然当时马山周边县份已经有村民通过种植百香果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当时乡亲们对百香果不是很了解,心存顾虑,不敢盲目大规模种植,比较乐意把土地流转出来。于是,卓鹏飞在马山县古零镇石丰村旧石屯使用流转闲置的387亩土地种植百香果,同时成立了马山县香格里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产业为中心,通过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年底分红等方式联农带农,增加周边村民的收入。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种植百香果的热情被带动了起来,但是怎么销售却又成为一道难题。卓鹏飞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多方沟通交流,跟深圳客商合作成立快速销售百香果的电商平台“第八生产队”,把各乡镇散户种植的百香果进行统一收购后再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有效解决了果农种植百香果销路难的问题。几年后,在卓鹏飞的努力下,马山当地的百香果产业发展越来越稳定。通过流转土地、雇请工人、传授技术等途径,当地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务工。据统计,卓鹏飞带动190户950人累计种植百香果500亩,从2015年至2018年合作社每年增收120万元,带动乡亲们每年人均增收1.2万元。
转变思路,踏实肯干,再创辉煌
2018年,卓鹏飞先后去了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等地调研。回来后,他决定投入一个他陌生的领地——蔬菜种植。随后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林圩镇甘豆村、黄番村,百龙滩镇勉圩村、南新村和白山镇兴华村发展蔬菜种植1600多亩,提升当地种植业的效益,帮助当地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2018年,为了尽快熟悉蔬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掌握生产管理的重点,卓鹏飞起早摸黑,从犁地、播种、施肥、收菜到销售,凡事亲力亲为,遇到问题就虚心学习,很快成长为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
“怎样才能提高蔬菜种植效益?”这是卓鹏飞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他每年会到广州、深圳、甘肃等地的种植基地学习,积极与蔬菜种植专家交流经验,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本地瓜菜生长的生产模式。他还大力实施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生产经营模式,迅速转型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
在交流中,卓鹏飞多次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他告诉我们,产业是基础,有了产业,农村才有人气,发展才有底气。“发展乡村产业,也要因地制宜。”在他看来,产业不必舍近求远,而是要发挥好本土优势。
卓鹏飞刚开始承包的地块,土地贫瘦不均。村民曾在这些土地上种植水稻、蔬菜和香蕉等作物,但由于洪水期容易受水淹没,收成不好,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充分利用每寸土地,卓鹏飞请教农业专家,斥资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安装滴灌,使之变成良田。
卓鹏飞介绍,6年前,他开始承包林圩镇甘豆村、黄番村1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挣到第一桶金后,选择扩大种植规模,延伸到百龙滩镇勉圩村、南新村和白山镇兴华村等村屯。如今蔬果种植面积已逾3000亩,以种植线椒、茄子、土豆、甘蓝、白菜为主,每年租金高达200万多元,他的种植基地是全县最大的蔬果种植基地。
卓鹏飞现场算了一笔账,一年一亩地可以种植2批蔬菜,平均一亩地能产出3500斤线椒或者4000斤土豆。目前线椒每斤2元、土豆每斤1.5元,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扣除成本以及损耗,每年净利润超过500万元。蔬菜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餐桌。卓鹏飞坦言,每天都有几吨到十几吨不等的新鲜蔬菜直供区内外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目前市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承租土地,引进大棚种植技术,打造3个1000亩左右、总面积约3000亩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提供从育苗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参政议政,心系群众,“最美田间委员”
早晨起床,穿上准备好的衬衫,将前一天晚上整理的笔记和文件一起装进材料袋,这是卓鹏飞作为马山县政协委员参加政协会议的一天开始了。平日里,他更熟悉的生活状态,是穿着简单的便服,蹲在地头察看菜苗的每一个生长细节,和群众一起讨论怎么培育新品种,但是在政协会上,卓鹏飞深知,他又肩负了新的重任,就是将群众的声音传递上会议,将会上的精神带回乡间。卓鹏飞自当选政协委员以来,心里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广大农民的期望!“我是农民,我要说出农民的心声!”这是他心里最简单也最实在的想法。调整好个人时间,准时参加政协会议,按照要求参加各项活动而且每次在会议上都积极发言。每年的政协会上,都结合自己平时调研的素材和自己熟悉的领域提出意见、建议。他先后提出了《关于马山县现代种业发展的建议》《立足特色 精准施策 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进入快车道》《关于加强我县农产品品牌打造的建议》等提案。提案提出后,他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力促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提案内容。这些提案的办理落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让他更感觉到了政协委员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回顾几年来的履职生涯,是“政协委员”的身份锤炼了他,让他提高了思想境界,找到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他将继续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带上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做一名称职的政协委员。
(来源:马山县政协 通讯员:覃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