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广大青少年给予壮族三声部民歌、扁担舞等非遗文化更多的关注与喜爱,形成人人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氛围,6月12日,马山县庆祝2024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第十一届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文化成果展演在县人民会堂举行。来自全县31个中小学代表团参加此次展演。
展演分为壮族三声部民歌合唱专场和打扁担、打榔专场,两场共47个节目。众多学校选择了经典曲目《鹧鹄岭上叫》《美丽姑娘江》《经典壮族三声部民歌联唱》进行合唱演绎。在合唱指挥的表情和动作指引下,学生们以饱满的情绪唱响全场,声部间互相协调、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此外,部分代表队还自编自导包括歌唱家乡美丽风景、壮家美好生活、歌颂时代美好等内容的曲目。
在打扁担、打榔专场,孩子们穿着壮族服装,以扁担、长凳等为道具,配合会鼓伴奏,尽情地拍打、旋转、跳跃,现场气氛热烈,令观众仿佛置身乡野,感受壮族人民在田间耕种、收割以及日常捣米、织布、晒衣等生活场景,传递着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
“每年6月份,我们县开展的非遗文化展演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我觉得非常好。”金钗初级中学音乐教师王文甲告诉记者。展演活动不仅给各校区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更多人深刻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随着近年来“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活动的持续推进,马山非遗已被更多的人认知和喜爱,在新时代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们的非遗文化需要传承,经过这么多年持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在我们学校有专门的三声部工作室,有老师合唱团,基本上全校的孩子都会唱三声部民歌。”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兰春欣慰地说。
(记者:韦艳萍 覃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