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于我而言,是离别,也是真的退休。两年中,我们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其间缔结的友谊令我刻骨铭心,这份情感和回忆必将永远珍藏心底!”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马山职校)校长李三平在5日的欢送仪式上深有感触地说。
来自深圳的教师李三平本应2022年12月退休,但他毅然决定于2022年7月来到马山职校开启帮扶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对李三平而言,这两年的经历让他丰富了阅历也回馈了社会;对马山职校而言,帮扶团队更是给学校师生带来更多机会。
因为热爱 深圳教师赴马山“种教育”
2023年9月13日,《南宁晚报》一篇《深圳名师带领“豪华阵容”支教马山》的报道让记者与李三平校长结缘。近日,听闻他要结束两年的帮扶工作,而马山职校也在“组团式”帮扶的支持下有了很大改变,于是,记者再次走进马山职校,看校园的巨大变化、教师的幸福生活、学生的点滴成长。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帮扶教师们的“义务”之举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负担,相反,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享受了国家的红利,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当然义不容辞。”作为众多援桂校长中的一员,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首批名师、福田区十佳中层干部,曾任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的李三平将资源共享、将力量传递。
2021级毕业生韦同学是建档立卡户,从小跟着独臂奶奶长大。为了方便在福建打工的父亲能随时看到奶奶,他利用自己在职校所学的技能在家里装了摄像头。今年,韦同学在李三平的介绍下前往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实习。原计划实习后就业的他,在实习中发现身边有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于是决定深造。“韦同学有这样的选择我觉得很欣慰。学校的老师们帮助他找教材复习,目前他已经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李三平介绍说。
同样前来帮扶的张俊英老师也是团队中的一员,她回忆说:“支教教师团体如兄弟姐妹一般同吃同玩同住,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感觉,而这个家的家长就是李校长。李校长对我们的照顾和关爱,事例数不胜数。还记得那是本学期开学时来马山职校,我和苏老师都没带够厚衣服,又冷又饿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晚上8点。没想到李校长给我们煮了热乎乎的稀饭,蒸了热腾腾的馒头,炒了又脆又香的萝卜干。这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父兄一般的关爱。”
是“大哥”,是“暖男”,也是帮扶的践行者,多个角色凝聚于一身的李三平用一句话概括他坚定选择的事业:“我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微光成炬、凝星成河,‘组团式’帮扶汇聚多方力量、凝聚众人智慧。让我们心怀国之大者,站在乡村振兴的潮头,感受祖国的磅礴力量。其艰辛无数,其挑战无限,其乐趣无穷!”
凝星成河 “李三平”们共赴“山海之约”
为响应国家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号召,2022年8月,学校迎来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两市五校九人的支教队伍,他们以“帮扶”为协作基础,以“支教”为协作主线,变“送教育”为“种教育”,带动南宁教育事业在更高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山海协作”迎来崭新开始。
从教38年的苏文兴,是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学校退休物理教师,因其爱人来到马山职校帮扶,他也乐此不疲地做起“义务教学”工作——中式面点专业教师。苏文兴是山西人,有一门做面食的好手艺。“我的第一节课就是教同学们包饺子。从揉面、擀面皮到和馅调味再到出品,让南方的同学们感受到北方的地道美食。”苏文兴说,“我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梦想,年轻时是没时间没机会,现在有机会我要珍惜每分每秒。”据介绍,苏文兴还擅长打乒乓球,由他主持开设了乒乓球社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采访当日,记者还偶遇了来学校调研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与旅游学院院长屠瑞旭。原来,马山职校的中餐烹饪实训室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捐建的。据悉,实训室从2023年10月开建到今年投入使用,全程配备了专门人员跟踪建设进程,并指派教师帮助学校开设实训课程。此外,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阮玉立老师利用其所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在各类技能比赛的前夕将马山职校学生带到四职校的实训室开展比赛集训;李三平校长的爱人李晓玲老师擅长陶笛,也来到马山职校义务支教开设陶笛社学生社团……
当然,这些只是援桂教师的缩影,更多的“李三平”们共赴教育事业。因为他们,2023幼儿保育班李雨津、2022级幼儿保育专业韦慧才有了站在市级、区级技能比赛最高领奖台的可能。因为他们,学校教师在2023年南宁市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中,39人次参赛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0人次、三等奖18人次。
因地制宜 马山职校职普融通提质增量启新篇
马山职校规模不大、生源基础薄弱、办学经费有限,一系列问题正困扰着学校的发展。通过校园巡查、教师座谈、家访以及数据分析,李三平和校领导班子充分了解到学校办学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学生组成等情况,围绕全心全意帮扶的宗旨,搭建学校对外交流的平台和桥梁,以服务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为目标,最终达成“四个提升”,即推进马山职校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据马山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黄雅跃介绍,原本马山县第三高中、马山县尚德小学和马山职校共用一个校门,一面高高的围墙将校园隔开。近年来,为了优化校园环境,三校分别开了独立的校门。马山职校将围墙打掉,如今,碧翠远山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映衬出校园绝美的景致。而打掉这面墙仿佛打掉了“职普融通”的壁垒,使小学、高中、职校遥遥相望、浑然一体,利用天然的地缘优势,把职普融通工作做到淋漓尽致。
目前,马山职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研究生学历2人,高级职称15人,“双师型”教师27人,自治区名班主任1人,南宁市明星班主任1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人,南宁市教学骨干7人。在校生415人,开设有幼儿保育、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农产品营销与储运(电商)、计算机平面设计、中餐烹饪、民族音乐与舞蹈7个专业。学校还成立了舞蹈社、钢琴社、陶笛社、篮球社、摄影社等17个学生社团。2019年至2021年,学校连续3年荣获“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办学优秀学校”,2022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2022年、2023年先后荣获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班工作优秀学校奖。经上级批准,2024年,学校新增设马山县综合高级中学,综合高中2024年秋季学期拟招生400人。
些许成绩是点滴的积累,是师资团队的凝聚。相信“组团式”帮扶给马山职校带来了生机和迎着光向前的无限可能。借用黄雅跃的一首诗祝福李三平校长:“吾敬君生菩萨肠,花甲之年赴蛮荒。春草绿肥山雨暗,白云深锁涧松香。组团帮扶国之计,二载荏苒第三乡。何时得遇暖男面,来日天涯共一觞。”
未来,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马山县综合高级中学将双翼齐飞,借助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东风,让八桂更多的鲲鹏扶摇直上九云天。
(来源:南宁晚报 记者:佟镝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