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紧扣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多方位谋篇布局,多措并举稳住就业基本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以来,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达6766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3.31%,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稳中有升。
多管齐下 促进就近就业
7月16日,记者在马山县昊昌礼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经过数道工序后,一件件精美的礼品包装盒逐渐成型。韦朵珍就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她说在公司务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从家里到工厂只要两三分钟,每个月的工资有3000多4000元,还可以照顾家里面的老人小孩,这个工作也稳定,我们都不考虑到外面去了。”
马山县昊昌礼品有限公司位于合诚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公司总经理覃昊告诉记者,该公司作为马山县粤桂协作引进的就业帮扶车间,2020年9月被认定为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车间主要从事生产礼品、化妆品等各类包装盒,目前工厂总共有280多名员工,其中有120多名员工为脱贫户劳动力。随着工厂稳步发展、逐步壮大,就业岗位也逐年增多。
近年来,我县大力扶持就业帮扶车间扩容增岗,鼓励带动就业强、工资收入高的帮扶车间到周边脱贫人口较聚集的乡镇、村(社区)、易地搬迁点开设分厂或加工点,吸纳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促增收,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目前,全县共发展就业帮扶车间50家,带动就业3608人,吸纳脱贫劳动力1085人,有5家就业帮扶车间设立分厂或加工点,带动就业625人,13家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同时,我县科学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截至目前,已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5432人,比2023年增加247人,是2020年规模的151.69%。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及公益性岗位安置人数已实现连续三年稳中有升。
强化协作 稳定劳务输出
我县畅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共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2场次,提供用工岗位2.3万个,促进就业6700多人。此外,我县还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方式共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478人,其中通过“点对点”输送方式免费输送932名农民工赴粤返岗复工。强化县际劳务协作,与大化县、东盟经开区签订了县际劳务协作协议,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通过县际劳务协作帮助劳动力实现就业131人。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23.01万人,其中赴粤务工7.21万人,区内县外务工7.64万人。
多方发力 支持灵活就业
我县充分发挥零工市场灵活就业的载体作用,结合打造“强村公司+人力资源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岗位推介、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全链条服务。同时,顺应农村零工市场短期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用工等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组建农业服务队、茶园采摘队、柑桔栽管队、甘蔗砍运队、家政服务队等零工团队,为用工主体提供“点对点”一站式送工服务。目前,已建立零工团队426个,服务本地零工就业1.66万人。
积极引导 加大创业支持
我县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入乡创业,全县返乡创业人数达8092人;投入4.13亿元规划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吸纳40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带动就业176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52人。发放国家创业担保贷款13笔165万元,发放农民工创业补贴2万元。
加强培训 提升职能水平
我县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和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培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以来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期1153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775人次,占比67.22%。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下一步我县持续将稳定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作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的关键举措,进一步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增强市场吸纳就业能力,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稳中有升。
(记者:蓝钲育 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