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光(左)在地里指导工作
开篇语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勤勉敬业、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劳动者,他们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县广大职工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积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日前,县总工会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我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奏响“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任务,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马山篇章。
第四篇
踏出脱贫富路 再绘山村新貌
——记2015年自治区劳动模范李荣光
李荣光,男,汉族,1957年生,高中文化,农民,中共党员,现任广西马山县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多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执着、睿智和胆量把古零弄拉屯这个山旮旯变成了全国石漠化治理典范、国家级4A景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为广西树立了大石山区乡村振兴的样板。他也因此成为了全县石漠化治理典范、助农增收典范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等。
穷山村的致富路
“坚持党的领导,是事业兴旺的前提”,这是李荣光常说的一句话。他担任弄拉党支部书记和经联社主任后,面对几千亩光秃秃的石山和处于贫困中的村民,提出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平地粮桑”的发展思路,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领经联社全体群众春天背土扛苗上山栽树种果,夏秋在苗圃、矿山劳作增收,冬天劈山开路修建基础设施;还无偿把自家的2千多万元投到集体的各项建设中。三十年的坚守,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用双手改变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使三千亩石山披上绿装,山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苦丁茶、旱藕粉、金银花等农特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得以发展,实现弄拉屯成为全县最早稳定脱贫的村屯。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李荣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弄拉在乡村振兴大局中的工作思路: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走旅游强村富民之路。近年来,他在创业路上与时俱进、勇于担当,与支部党员一道,认真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以实际行动感召广大社员群众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助推乡村振兴。
李荣光深知弄拉经联社的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于是便率领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大方向,开展经联社的经济工作。近年来,他不惜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筹资3100多万元投入到经联社所属企业弄拉景区天云山至弄里山天桥、登山步道、弄里山至弄团坳溜索、弄里山高山秋千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完工后,不仅完善了经联社的基础设施,而且让集体经济年增收100万元以上,实现了经联社成员年度分红数额突破性增长。而他却毅然把这些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大部分提取分给群众,仅留少部分资金用于滚动发展。
此外,李荣光还把共产党员宽阔的胸怀和共同致富信念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向社会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6个、临时工作岗位102个,并优先使用周边家庭生活较为困难的劳动力。在不改变村民对山林、土地的承包权前提下,弄拉经联社还把相邻的单狼、东勒、猛省、加伴四个屯58户378人纳入弄拉经联社所属企业,让他们与弄拉经联社村民享有优先就业、福利分配的同等待遇,使受帮扶的村民年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0000多元。如今他所带领的经联社不断发展壮大,对古零镇的餐饮、旅馆、运输、农产品销售等行业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助推了区域性乡村振兴工作。
热心参与县域公益事业
李荣光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社员自觉遵纪守法、遵老爱幼、礼待四方宾客,形成良好风气。近三年来,依托弄拉景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起了弄拉研学基地,并联合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市三美小学等科研院所、中小学、高校,向15000多名学生、游客宣传爱护环境、保护良好生态、保护中药材资源等知识。多次举办活动,给前来基地的众多学员领略和体验了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李荣光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义捐活动,2021年至2023年累计捐资近8万元。
李荣光凭着自己的执着、睿智和胆量,推行的弄拉发展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区内等多家媒体全方位报道并向全国宣传推广。其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党员、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开拓创新奖,2013年荣登“中国好人”候选榜,2014年获得第三届南宁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2015年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来源:马山县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