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又到了广西各种水果缤纷上市的季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云上瑶乡鹰嘴桃,因备受顾客青睐,刚上市便被抢订一空,提前一周完成了采收。鹰嘴桃因口味清甜,肉质脆爽,有蜜味,耐贮存,被赞为“桃之极品”。又因种植在海拔884米的加捐山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常年云海相伴,赋予桃子独特的味道,被顾客誉为“云上仙桃”。
“7月10日开园第一天接到1万多斤的订单, 工人加班加点采摘到下午6点才得出货,订单太多忙不过来。”广西马山县云上瑶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兴运高兴地介绍道。
云上瑶乡鹰嘴桃种植基地位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善村,村域内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岩溶丘陵地貌。“加善村山多地少,土壤不易蓄水,只能种植玉米、旱藕、辣椒等耐旱作物,经济效益低,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但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通过乡贤联谊活动,联系一些在外学子、务工青年,引导他们返乡创业,发挥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熟悉乡情和懂技术、会经营、有资源等优势特点,带动家乡的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善村党支书韦汉勤说。
家住该村拉亨屯的潘兴运早年外出务工,当年在深圳拥有7家连锁餐饮店,后改为农贸商店,多年打拼给他积累了资金、市场、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身处大城市,但他却一直眷恋着家乡良好的生态和适宜的气候,在村委牵线搭桥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感召下,潘兴运决定携家人回乡创业。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潘兴运对此感慨颇多。2016年初,经多方考察后,潘兴运在加捐山流转了300多亩土地,选定种植市场价值高的广东河源鹰嘴桃,并在当地学习掌握原产地的种植技术,可引进回来种植的鹰嘴桃对环境敏感,“水土不服”,导致2019年本该挂果却颗粒无收。面对失败和困难,潘兴运重整旗鼓,决定从施肥、打药、修剪等细节做起,亲力亲为,通过学习、观察、记录,多次尝试,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高山种植鹰嘴桃的日常管理技术。2020年起,云上鹰嘴桃连续三年获得丰收,却遇上三年新冠疫情,丰收的鹰嘴桃曾一度出现滞销现象。经乡党委、政府以及村级党支部各方协同、积极联系,帮助宣传推介,组织消费帮扶,发起爱心团购等活动,终于解决了鹰嘴桃滞销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由于气候原因造成大面积减产,今年产量不及去年的三分之一,预计产值大约100多万元。”潘兴运说,“今年深圳福田区委统战部帮助发起爱心团购1.3万斤总计15万多元;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累计消费帮扶1.6万斤合计15.32万元。但今年产量低,加上多年来各方积累的客户资源逐年增加,产量跟不上各方订单需求,我们只好提前一周截单了。”
古寨瑶族乡加善村第一书记黄磊介绍说:“目前,云上瑶乡鹰嘴桃已扬名区内外,逐渐成为马山县一个特色水果产业,并影响和带动部分能人以及周边农户种植,如蓝霞、潘庆远等利用自家和承包土地各种植15—20亩鹰嘴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前特色水果产业发挥着联农带农、助农增收的作用。从历年销售情况来看,云上鹰嘴桃在广东深圳各地,均获得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和赞誉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加强品质管理、形成品牌效应、拓展高端市场,提高云上瑶乡鹰嘴桃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古寨瑶族乡云上瑶乡鹰嘴桃已累计产出约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累计用工近1万人次,惠及脱贫户100多户,受益脱贫人口600多人次。此外,潘兴运还带领35户村民注册成立了马山县云上瑶乡种养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158.6万元,建成鹰嘴蜜桃种植实验示范基地,申报南宁市级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热情,陆续种出高山沙糖橘、沃柑等,让昔日荒地高山变成果园,结出乡村振兴“产业果”。
(通讯员:徐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