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多年来,马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家访入户,送教上门”活动,为无法到校就读的特殊儿童送去知识与关爱。
在白山镇三联村袁某家中,马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蓝耀益正在为袁某做精细化动作掌握训练,他拉住袁某的手,把握力球递上去,尝试让袁某用手抓球,球一遍遍掉到地上,蓝耀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递球,同时耐心地鼓励他。“像这样繁琐单调的康复训练,是送教老师们的工作日常,训练进展慢、效果不明显也是常态,但我们不气馁、不放弃,基本上针对每个特殊孩童的送教上门工作都是三到五年,甚至更久。”蓝耀益说。
蓝耀益告诉记者,在送教前期,老师们会先上门详细了解送教学生的残疾程度、家庭境况、生活细节等情况,通过能力评估,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老师们不仅要克服我县特殊儿童家庭居住分散、送教难度大的现实挑战,还要精心设计学科知识传授、康复训练指导等多元化的送教内容,提高受教学生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据介绍,县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县各乡镇近90名送教上门对象的送教任务。除了亲自参与送教上门的工作以外,蓝耀益作为校长还负责对老师们进行能力培训,帮助老师们掌握心理学、家庭教育学以及医疗康复等知识,从整体上协调把关全县的送教上门工作质量。“特殊学校的老师,他除了具备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的技能以外,还特别要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的方法。”蓝耀益说。
蓝耀益说,经过送教上门,全县先后有10名特殊儿童达到条件到县特殊教育学校来就读。“我们送教上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义务教育,但是做好特殊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希望社会多多包容我们的特殊儿童,当孩子们在社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有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记者:韦华吉 韦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