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鼓比赛 (陆丽红 摄)
近年来,马山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宣传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宣部关于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要求,聚焦《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持续推进“查问题、补短板、促提升”行动,以“三个坚持”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坚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强化创建工作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核心是人的文明。这些年来,马山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深学细悟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运用“流动夜校”“小板凳议事会”等载体,常态化开展“新时代 新作为”“文明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等重大主题宣讲活动。加方乡文明宣讲员老莫善于用风趣的马山方言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等1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山县连续5届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让中华民族的道德操守和时代精神根植人心、付诸实践。大力宣传平民善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努力使马山成为一座充满温情的文明城市。
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彰显创建工作的亮丽底色。马山县生态底子好,乡村秀美,绿水长流。这些年来,马山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强化卫生健康和生态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健康促进县通过复评,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技术评估,古零镇、周鹿镇、古寨瑶族乡获评国家卫生乡镇。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策划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43个,完成20个老旧小区、15条背街小巷特色改造提升,规划实施4个城市更新项目,新兴大道南二巷获评全区“最美街巷”。投入2260万元改造提升城乡农贸市场,完成威马活禽市场搬迁,居民买菜更舒心、吃得更放心。完成姑娘江流域综合整治,建成马山天润公园、江滨体育公园、威马大道等市政项目,贵南高铁马山县站顺利通车,马山阔步迈入“高铁时代”。持续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全国学青会攀岩比赛等重大赛节活动,“干净有序 康养宜居”的环境得到各地游客的广泛赞誉,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出门入画成为马山发展最动人的画卷。
坚持惠民便民利民原则,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既是做大文明增量,也是分享文明成果的过程。这些年来,马山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实施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了方便群众的10分钟生活圈、健康圈、文体圈、休闲圈,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设置5万多个停车位,创新推行机关单位节假日停车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成立5个综合整治组,划分150多个卫生网格,每周开展公共区域常态管理。通过“党建+创城”、“小区共建”等模式,带动64个党组织与小区、城中村结对共建,实行小区小巷管理“街长制”,落细156个巷道网格责任区,主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580多个。2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1.2万志愿者活跃在服务群众第一线,组织开展惠民活动780多场次。广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白山镇民族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一步,马山县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兄弟县市的帮助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力争早日加入全国文明城市大队伍。
(来源:马山县精神文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