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针尖舞动绘华章 丝线交织永流芳 ——记2023年“南宁工匠”蓝淋

2024年12月05日

蓝淋在绣壮绣作品

开篇语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勤勉敬业、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劳动者,他们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县广大职工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积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日前,县总工会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我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奏响“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任务,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马山篇章。

第七篇

针尖舞动绘华章 丝线交织永流芳

——记2023年“南宁工匠”蓝淋

蓝淋,女,1974年出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妇女代表、壮族刺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为马山壮美坊壮绣手艺厂高级指导和高级工艺美术师,2023年荣获“南宁工匠”称号。她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令有着千年历史的壮族刺绣技艺从濒临灭绝到再获重生,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创造性地建立非遗技艺产业化模式,让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产品,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传统非遗手艺融入市场规模化的发展。

蓝淋出生在一个壮绣世家,奶奶、外婆和妈妈都是壮绣手艺的传承人。在家庭的熏陶下,蓝淋从小对刺绣充满了兴趣,妈妈看着女儿这么喜欢这门技艺,更是有意把一生的经验悉数传授给她。三十多年里,每一针的跳跃、每一根丝线的飞舞,都成了奶奶、外婆、母亲和孙女、女儿、姐妹间欢乐温馨的亲情纽带,线的这头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期待,线的那头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马山地处山区,四面环山,资源匮乏,现代工业相对落后,当地妇女同胞就业困难重重,蓝淋看着身边的阿姐阿妹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家里的小孩、老人很难被照顾到,这给一个家庭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健康尤为不利,蓝淋心生要用手艺带领她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这既可以养家又可以护家,因此,在马山建立一家手艺坊的念头在蓝淋心里渐渐强烈起来。

1998年,23岁的蓝淋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与兄长一起创业,在马山县城成立了壮美坊壮绣工厂,意在探索壮绣的发展途径,让壮绣进入市场,与现代生活相融,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然而,传统刺绣是一项非常文艺、孤独的手艺活,在快消费时尚大行其道的当下,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互不匹配成为传统工艺产业化和市场之间的一道沟壑,很难形成产业化市场。此后数年,蓝淋兄妹和团队不断地与市场进行接触、碰撞,走遍广西四处寻找搜集壮绣绣品,进行设计创新,逐渐将壮美坊的产品调整为收藏、服装、家纺、礼品四大类,产品既有上万元的民族绣花服装、装饰画等高端货,也有百元左右的抱枕、车饰等亲民物件,真正迈出了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步伐,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圆满完成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国礼设计织绣的任务。

20多年来,蓝淋带领壮绣坊同事不分时段地进行了2000多人次的技艺传授,无偿地把非遗刺绣技艺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有部分妇女通过技术晋级加入了该手艺厂的生产队伍。壮绣手艺厂还拿出几条产品线,面向当地部分缺乏一技之长,家里又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的中年妇女,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守护好自己的小家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蓝淋创办的壮绣坊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绣坊的绣品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百花杯”工艺美术大师精品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产品创新赛金奖、广西人民政府颁发“铜鼓奖”、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等,并有多件作品被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博物馆和多位国内外艺术家收藏。同时,她带领绣娘们经营的壮绣文化产业,《马山壮族刺绣》典型案例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她还非常注重家庭的精神建设,其家庭先后荣获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来源:马山县总工会)

上篇:大化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考察学习团到我县考察学习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4/12/202412051f7724d7871a4b6ab5e56fea9bccf2b8.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4-12/05/007123.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