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白山镇中学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民族团结促发展

2025年01月16日

白山镇中学社区位于马山县城中心地段,是马山县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社区户籍人口8539人,外来常住人口约1.4万人,辖区居住有壮族、瑶族、仫佬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9%,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混合型社区。

近年来,白山镇中学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四个强化”为抓手,依托社区协商议事“五步法”,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推进民族团结“五个家园”建设,积极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强化党建引领

共培民族团结“主心骨”

中学社区党委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社区党建工作之中,着力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牵头抓总、支部书记综合协调和居委会成员分片抓落实的民族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理论武装,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把社区党支部书记和骨干党员、志愿者培育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主心骨和带头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服务凝聚作用,与辖区23个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大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社区公共事务,有效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实现共驻共建。

强化服务为民

共建民族团结“幸福家”

中学社区坚持以强化红色引擎为支点,充分撬动党组织号召力、决策议事力,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由党员群众代表担任“红色网格”党组织的“红色网格”体系,将社区划分为30个网格单元,把在辖区内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党员群众代表吸纳到网格中,依托中学社区“五心”(即筑同心、聚民心、暖人心、获安心、促舒心)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政策、服务、帮扶送上门、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推动形成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矛盾不出“格”。2023年,中学社区30个网格党组织为辖区内各族群众上门服务102次,解决矛盾问题38个,服务群众精准高效。

强化居民自治

共谋民族团结“发展路”

聚焦抓基层自治“三微”抓手,以居民自治为主要途径,通过搭建微平台,凝聚微力量,实现微服务,精准、快速、便捷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搭建“微平台”,构建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建立小区党支部主导,业主会、业主监督会、物业公司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四方参与的“一核四联”民主协商自治制度,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凝聚“微力量”,有效整合辖区内资源,激发社会协同共治力量,带动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律师事务所等参与法律咨询、纠纷调处、积案化解,凝聚行业部门及社会力量联动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微服务”,精准高效纾难解困。紧盯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抓落实,推行社情民意前端收集、分析研判、交办转办、跟进落实、结果反馈“五步工作法”,建立健全群众需求清单,实行“分类派单销号”,精准、快速、便捷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文化传承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中学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民族团结实践教育基地,结合马山壮绣、马山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等特色文化,邀请壮绣、壮鼓等非遗传承人到社区开展“会鼓课堂”“‘绣’出美好生活” 等非遗传承教学活动,让传承文化薪火相传;利用春节、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民俗节庆时点,开展“迎新春 写春联”“浓情三月三 品尝五色糯米饭传承民族文化”“我们的节日·端午”手工刺绣大比拼等主题活动,以“民俗”促“团结”,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2023年以来,开展各类特色民俗活动累计20多场次,服务壮、瑶、布依、仫佬、毛南等各民族群众1250多人次。

(来源:白山镇党建办)

上篇:古寨瑶族乡:抓产业发展 促民族团结
下篇:马山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正式启动“戎耀红马·温暖邻里” 主题志愿服务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5-01/16/007252.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