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麟(右)入户走访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第 135 个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开设 “庆百年工运 展职工风华” 先进个人事迹风采展示专栏。专栏将持续聚焦近年来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典型事迹,以生动笔触讲述奋斗故事、以榜样力量传递劳动荣光。通过展示先进个人的感人故事与杰出成就,激发全县广大劳动者的昂扬斗志,让他们在新时代浪潮中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力量。
曾祥麟,198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马山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2022年5月,他主动请缨担任乔利乡古楼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期间,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古楼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了一份亮眼的乡村振兴答卷。
用情了解民忧,时刻谨记群众心事
驻村伊始,曾祥麟便开启 “铁脚板” 模式,在信息员和村两委协助下,走遍全村 11 个自然屯。白天,他与乡亲们拉家常,深入了解各屯实际情况;夜晚,他化身政策宣讲员,走进各屯与村干部、屯长、监测户及群众座谈,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倾听群众需求。
他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四不摘” 要求,建立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一般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现全覆盖遍访,详细掌握家庭收支、健康状况等信息;重点聚焦 “三类监测” 对象,制定 “一户一策” 帮扶方案;常态化开展摸排工作,确保 “两不愁三保障” 及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巩固,让群众生活无忧。
党建引领强根基,夯实乡村振兴堡垒
曾祥麟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 “主心骨”。他以 “两委” 班子建设为核心,强化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升班子成员政治素养,确保在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严格遵循村 “两委” 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对村集体经济项目、产业发展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决策实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赢得群众信任。
在他的努力下,古楼村党组织焕发新活力。三年间,发展 4 名正式党员、2 名预备党员,培养 6 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 “专款专用” 原则,每季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确保村集体经济规范使用。
此外,曾祥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取资金、群众自筹、能人资助等多元渠道,累计投入 350 万元以上,完善道路、安全饮水、村委办公楼、篮球场、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如今,硬化路直通家家户户,村民用上放心水,文体活动有了好去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创新产业促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
曾祥麟立足古楼村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以及村民擅长种养的传统,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入户动员,鼓励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并主动为村民解读政府奖补政策,协助申请奖补资金。三年来,古楼村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 209.95 万元,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黑山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柑橘、葡萄种植渐成规模。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曾祥麟大胆创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的355万元,以合作经营形式发展产业。2022年-2024年,成功将上级财政扶持的235万元以合作经营的形式投入到广西华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沃柑种植,投入华牧公司40万,投入乔利乡强村公司80万,每年收取6%的分红,通过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古楼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达 64.79 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曾祥麟高度重视提升村民就业创业能力。他主动对接县就业中心,积极争取岗位技能培训资源,三年间在古楼村先后举办育婴师、保育员、电工等多类型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村民 151 人次。通过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一方面引导年轻人外出务工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另一方面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本地就业。这些举措有效拓宽了脱贫户及监测户的增收渠道,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就业创业良性互动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驻村以来,曾祥麟始终坚守在古楼村这片热土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以创新思维谋划发展,以实干精神破解难题,让古楼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成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 “领路人”。
(来源:马山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通讯员:曾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