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笔杆子”到“政策通”: 马山这位宣传干部如何让山村更有活力?

2025年07月04日

▲罗桂丽(左一)入户了解预警户医疗支出情况。

▲罗桂丽入户给农村低收入家庭做民政生存认证。

在青山环抱的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晨雾中总能看到一抹鲜亮的红色在蜿蜒的山路上跃动——那是驻村队员罗桂丽的红马甲。

这位总被村民亲切唤作“红马甲阿妹”的党员,用沾满泥土的布鞋丈量着四个山弄屯的每寸土地,将党的温暖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当她在弄落屯帮袁美珍老人填写产业奖补申请表时,在苏绍凤家的牛棚里指导养殖时,在蓝曾金病榻前记录医疗需求时,这个偏远山村的希望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来自马山县委宣传部的她,用七百多个日夜的坚守,把文件上的每一条惠民政策兑现成村民院里金黄的玉米垛、圈里壮实的黄牛和孩子们书包里的新课本。

政策宣传显真情,贴心服务暖民心

乔老村有四个山弄屯,地理位置偏远,信息相对闭塞。罗桂丽主动与包片村干深入弄落屯、弄光屯、提江屯、提东屯,宣传各类帮扶政策。每到一户,她都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解读政策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她为监测户送去慰问品,了解贫困户家庭困难情况,协助帮扶干部申请产业奖补。对于低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她亲自入户进行民政生存认证。她的热情和耐心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弄落屯的袁美珍老人每次见到她,都会激动地对村干说:“这个阿妹好热情,多亏她为我们家申请了产业奖补,我儿子才有了钱看病。”

精准帮扶解困境,产业发展促增收

那龙屯的苏绍凤户是脱贫不稳定户,家庭情况复杂,经济压力巨大。户主和配偶年事已高,无劳动能力,儿子苏光武精神残疾,基本无法做工,仅靠儿子苏光福做乡村环境保洁员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罗桂丽多次入户走访,深入了解该户实际情况后,结合家庭劳动力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鼓励他们养殖地方特色品种鸡和两头黄牛。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该户通过养殖获得产业奖补5000 元,年收入达到 10000 元以上。2024 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 13000 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老人们常常在村里开心地笑着说:“有这个穿红马夹的阿妹指导我们发展养殖业,我们家收入增加了,大院也盖上了铁皮房,大门还装上了大铁门。”

关注预警防返贫,政策兜底保民生

罗桂丽时刻关注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监测户的情况,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一般农户中的困难群体。每月自治区、市级、县级预警名单下发后,她都会第一时间深入预警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权立屯的蓝曾金户因家庭成员身患重病,医疗费用高昂,家庭收入难以维持生计。罗桂丽多次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该户的具体情况,并组织村“两委”召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研究、监测评议会。经过多方努力,该户于2024 年 10 月被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和大病人员农村低保。通过政策帮扶,蓝曾金的后续治疗得到了保障,子女就学也获得了政策扶持。蓝曾金感动地对村干说:“这位县城来的阿妹真好,知道我患病讲话不方便,主动联系我儿子了解情况,指导我们申请低保,还把我们纳入监测户。现在的社会真好,共产党员真好!”

罗桂丽在乔老村的驻村工作中,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用自己的热情、耐心和专业知识,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她是乔老村发展的推动者,更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广西云 通讯员:罗振杰)

上篇:长沙市人大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下篇:白山镇中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迁址 新党群服务中心揭牌启用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5/7/20250708ff10bf5f677b4336b66f5c932ec239b5.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5-07/04/007790.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