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退役军人系列新闻。镜头里,有脱下军装仍冲在救灾一线的 “迷彩志愿者”,有扎根乡村带领乡亲致富的 “兵支书”,有坚守三尺讲台教化育人的 “老校长”…… 他们把军营里的坚韧、果敢与赤诚,化作了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力量。从军营到社会,变的是岗位与装束,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担当。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读懂军人的本色,感受那份跨越山海、始终滚烫的初心。
马山县百龙滩镇大龙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蓝金山,同时也是该镇的一名人大代表。曾身着军装服役的他,如今扎根基层,以扎实的行动履行职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头,让服务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中,蓝金山始终主动靠前。他与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敲门行动”,带着按人头分装的优抚政策手册上门,把政策送到全村32名退役军人身边。他的宣传方式也格外用心:跟不善言辞的老兵讲同村实例,换来的是老兵们听懂政策后,在政策知晓确认单上签下的名字,无声印证着这份服务的温度。
而在日常工作中,蓝金山对村民的“急难愁盼”同样牵挂。在几年前的一个深夜,将近12点,一位村民因工伤断指,仅剩一点皮相连,情急之下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当即联系第一书记,协调作为后盾单位的医院启动绿色通道,用“前哨加后院”机制将村民连夜送医,让断指得到及时缝合。术后,他和驻村工作队到医院看望时,了解到村民家庭困难,又主动帮忙申请了A类低保,为这个家庭撑起“保护伞”。
每年,他都会带队开展入户走访,走遍全村所有农户;对监测户则不定期上门,动态掌握家庭困难,更新信息、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让一户在困境中掉队。“为群众服务是我心里最大的高兴。”蓝金山说。
(记者:韦艳萍 朱建霖 通讯员:罗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