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加方乡人大:聚力推动民生项目建设 建成 “蓄水池”推动产业发展

2025年08月08日

加方乡加春村下路屯梁海燕家的加工作坊内,机器运转。打磨好的红薯浆在池中沉淀,等待着变成晶莹剔透的红薯粉条。梁海燕计划将红薯粉的年产量提升至50吨。实现这一目标,得益于村里新建成的产业蓄水池。该工程解决了生产用水短缺问题,保障了旱藕粉、红薯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

加春村的旱藕粉和红薯粉作为传统特色产业,纯手工制作,口感爽滑,市场反响良好。但因原料清洗、浸泡、蒸煮等环节均需充足稳定水源,而上路屯和下路屯又缺乏水利设施,导致生产中断,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缺水”长期制约着村里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一难题,加方乡人大代表立足实际,聚焦民生,通过调研汇总意见形成议案移交,再由加方乡政府负责落实。经多方努力,加方乡加春村下路屯产业用水工程于2025年3月19日开工,5月25日完工,5月27日通过验收。工程包括取水池一座、500m3蓄水池一座,铺设DN80镀锌钢管250m。

工程见效快,产业基地及周边用水难问题得到解决,75户251人直接受益(含脱贫户37户135人)。水源稳定后,周边12户群众扩大旱藕粉生产规模,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万元,带动受益群众增收。 蓄水池的建设也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加方乡加春村下路屯村民石桂丹:现在水源充足,用水方便了,我们在制作红薯粉的过程中也没有断层的情况出现了,所以现在这个蓄水池水挺好的,充足的水源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记者走访时看到,石桂丹一家人正进行红薯粉手工制作。石桂丹介绍,她们村的旱藕粉和红薯粉讲究质量,无添加,深受客户喜爱,产品平常供不应求,旺季常需通宵生产。这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也因大量收购原料,带动了周边村镇种植户增收。

加方乡加春村下路屯村民梁海燕:我们这个加工作坊的产量是比较大的,平均一天的产量是300斤左右,我都是批发销往马山、都安、大化、上林,旺季就是11月到来年的3月。今年争取年产量超过50吨。

加方乡人大聚焦产业用水保障这一关键环节,推动蓄水池项目建成。水源问题的解决,为加春村旱藕粉、红薯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未来,加方乡人大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倾听民意,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持续服务乡村产业。

(记者:韦艳萍 朱建霖)

上篇:没有了
下篇:百龙滩镇龙昌村:农家书屋搭平台,“七彩假期”显活力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5-08/08/007924.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