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部分区域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防蚊灭蚊作为防控此类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根本措施,我县已迅速行动,全面部署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我县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在公共区域开展蚊媒专项消杀工作,对蚊虫孳生高风险场所进行集中喷药,并在全县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环境整治、垃圾清理、积水清除等综合措施,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各单位、各乡镇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全面开展责任区域内的环境整治行动。同时,县疾控中心强化疫情监测研判,加密蚊媒密度监测频次,组织医疗机构和社区防控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全力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防蚊灭蚊是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的有效手段。县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白纹伊蚊叮咬高峰为清晨和傍晚,市民应重点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是清除孳生地: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等),每周对水缸、花瓶等储水容器换水并刷洗内壁;定期疏通屋顶排水沟,保持阳台、院落排水畅通,避免积水成为蚊虫“温床”。
二是加强物理防护: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工具;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衣物,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
三是及时就医排查: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为发热(多为高热)、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及关节疼痛(常伴肿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肌肉痛等症状。若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避免延误治疗。
(记者:覃艳菲 唐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