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养殖业,养殖家禽家畜致富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你见过养蚯蚓、卖蚯粪的吗?今年以来,林圩镇新华村通过引进蚯蚓养殖,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不仅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8月27日,记者走进新华村生态循环农业蚯蚓基地,钢架大棚内整齐划一的田垄映入眼帘,这便是“蚯蚓养殖床”。几名工人正在翻动黑褐色的滤泥给蚯蚓下料,翻开泥垄,一条条红粉色蚯蚓在蠕动着。蚯蚓在富含营养的滤泥培养基中迅速繁殖生长。
新华村纳说屯村民罗秋荣:我平时在基地就负责喂蚯蚓、抓蚯蚓,来干活的都是附近村屯的,每天工钱100元,一天干活8小时,加班还有加班费。
据了解,该基地的蚯蚓养殖采用“废弃物+蚯蚓+有机肥”的生态循环模式,以糖厂的滤泥、牛粪等工农业废弃物为饲料,让蚯蚓能高效分解转化有机废弃物,产生的蚯蚓粪便是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施用于土壤后,不仅能够改良土壤,还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从而实现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古明健介绍道:蚯蚓本身通过加工后被应用于饲料、医药、保健品、环保等方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蚯蚓养殖基地总面积规划为330亩,已完工投产约80亩,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将租用200亩用地发展蚯蚓养殖,总投资约160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新华村生态循环农业蚯蚓基地负责人古明健:我们选择马山发展养殖业,是因为这边的营商环境比较好,所有涉及到的审批手续都能在承诺的办结时间内全部办结。还有马山本地的南华糖厂,为我们提供了蚯蚓所需的滤泥原材料。未来我们还计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包含了蚯蚓的初级加工和蚯蚓提炼萃取。
看到蚯蚓养殖的科学化、链条化生产优势,新华村集体也投入2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发展该产业,这也推动这份特殊的养殖事业能够被更多周边的农户知晓,并且能获得免费的技术指导。
新华村第一书记吕相华:这个产业“联农带农”效益比较明显,预计今年用工人次可达到一万人次以上,产业本身利润也比较高,农户们看到后也激发了他们参与养殖的兴趣。
将不起眼的小蚯蚓培育成带动村民增收、推动生态循环的“致富虫”,新华村在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从未懈怠。近年来,新华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柑橘、蓝莓、蛋鸡、生态牛等产业,为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记者:韦艳萍 韦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