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白山镇合诚社区,有一群身着“红蓝马甲”的驻村工作队员成了连接居民与企业的“就业桥梁”。他们通过精准服务,成功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有效破解了社区“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的双重问题。
8月28日,记者来到合诚社区,社区第一书记关婵慧向记者介绍,近期,驻村工作队采取“包片分区、入户宣传、送工入企”三步工作法,对辖区内劳动力情况进行逐户细致排查,全面掌握居民的就业技能、就业意愿等信息。同时,工作队主动对接辖区内外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岗位空缺数量、招聘条件、福利待遇等,梳理出“岗位供给清单”。通过将“群众需求”与“企业需要”进行精准匹配,有效打通了劳动力供需两端的堵点,成功推荐居民在附近车间就业。
在社区的推荐下,居民杜建博进入了粤桂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工作,如今已能熟练地缝合无人机配件包。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家门口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只能赋闲在家,自从驻村工作队帮她联系到这份工作,每个月都有了稳定的收入。
车间工作人员 杜建博:我之前找过几个工作,但都不太合适,偶然一次机会了解到,在社区可以找到工作,做下来之后我感觉非常好,打算长期做下去。
为确保就业质量,让群众能够安心工作、稳定增收,合诚社区驻村工作队还建立了“跟踪回访”长效机制。工作队员们定期走访已上岗的居民,密切跟踪用人单位在工资发放、劳动保障等各项劳动者权益落实情况,对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全力保障务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一书记 关婵慧:我们推荐就业的目的,一方面为了让群众增收入,一方面也是推介我们的帮扶车间,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据了解,在全县范围内,各村社区的驻村工作队都在积极行动。他们充分发挥“红蓝马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从“点对点”将岗位信息送到群众家门口,到提供“常态化”的跟踪服务,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民情,用务实的行动搭建起一座座连接群众与企业的就业桥梁。
(记者:覃艳菲 朱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