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马山有一位乡村工匠从北京走向世界 ,他有什么绝活?

2025年09月26日

陈猛儒工作照。

9月26—27日,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匠美乡村 美美与共”乡村工匠国际交流推介活动,作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重要系列活动之一,广西3位乡村工匠——王秀芬、王伯杨和来自马山县的陈猛儒受邀参加,他们将向世界展示广西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他们分别代表绣球、漆器和会鼓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技艺的守护者,更是带动乡亲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引领者。

在靖西市,绣球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符号。王秀芬作为靖西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绣球结缘已有10余年。她制作的绣球作品多次作为壮族文化元素的代表,出现在中央媒体和自治区重大活动现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参与了“靖西绣球”广西质检标准制定工作。

创新是王秀芬技艺传承的关键。2013年,她注册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绣球为主业的公司,当起了绣球的“媒人”,创新实施“企村户三统一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让农村妇女农闲时有了增收门路。多年来,她开展义务培训2000多场,培训农村妇女2万多人次,带动20多个村屯500多位妇女从事绣球制作,年人均额外增收1万多元。

王伯杨是自治区级非遗桂林漆器制作技艺和非遗桂林柚器揉制技艺的双料代表性传承人。自2004年从事非遗技艺传承工作以来,他先后成立王伯杨漆艺工作室、桂林漆器厂和桂林漆器传承基地。

王伯杨创新提出“天然胎漆器”概念,并参与《生漆与髹饰工艺术语国家标准》编写,将天然胎作为漆器制胎工艺写入国家标准。他还擅长将普通的柚子转化为精美的漆器,目前与他合作的柚子种植户达300多户,不仅大大提高了柚子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还赋予了农产品文化属性。

此外,他指导农民与桂林漆器建立“农户+公司”模式,进行非遗产品外加工,2024年帮扶困难户30户,培训农民400多人次,每年回购“公司+农户”项目外加工产品1000万余元。

陈猛儒是市级非遗壮族会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马山壮族会鼓非遗传承人。早在2014年,他创建马山壮族会鼓工匠文化创意园,将传统会鼓工艺和现代文化旅游需求结合,进行会鼓文化创意制作,先后成立鼓匠文化园、千鼓传声基地。他主要研发壮族会鼓文创品,秉持“以鼓会友、以鼓传情”的设计理念,研发出超10种文创种类与款式,代表作包括“鼓玛妮”壮族会鼓文创和千鼓传声实景演出。

陈猛儒以鼓匠基地为核心,通过展示、研学、体验、交流,为各地民族乐器爱好者提供平台。他还推动会鼓文化进校园、社区,开展惠民展演。基地每年接待近2000人,兼具技艺传承与教学培训功能。

在带动就业方面,他策划与导演的会鼓节庆展演与各种广场鼓乐活动帮扶脱贫户达98户,培训农民制作文创产品200多人次,实现农民增收与就业收入近200万元。

(来源:广西云 )

上篇:马山:以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为重要支撑 推动执法效能稳步提升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Img/2025/9/2025092608e0d2706eb5419ab959a4d42a429b8d.jp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5-09/26/008107.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