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守着红水河,护住家门口的暖! 独秀村村民以渔为业,兼顾增收与亲情

2025年10月24日

红水河边畔的金钗镇,水产资源丰富,村民们依托这条母亲河,世代以捕鱼为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在独秀村仍有部分村民选择留在家乡,依托家门口的水资源,走出兼顾生计与亲情的温情路子。

近日,迎着晨雾记者走进金钗镇独秀村,村民韦庆思已经开着小船在红水河中央打鱼。

村民韦庆思向记者介绍,他家有6口人,家里爷爷84岁,行动不便,岳母上山采草药到集市销售,妻子负责照顾2个小孩,他负责打鱼增加一点收入。凭借着爷爷一辈传下来的打鱼技艺,韦庆思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出一次船,撒网、收网,一套打鱼动作行云流水,捕捞到的鱼除了自家食用,剩余部分卖到市场,每月能有两三千元收入。这几年靠打鱼增收,收入虽不及外出务工,但这份 “家门口的工作” 让他实现了 “照顾老人,陪伴妻儿” 与 “增加收入” 的多重需求。

走进韦庆思的家,院落干净整洁,小院子里还种满了各种鲜花,庭院前菜地郁郁葱葱,烟火气中满是温馨。

金钗镇独秀村村民 韦庆思:有时候也得大鱼,也可以有点收入,在家又可以照顾老人,老人年纪大了,出去打工几年,回来可能都见不到了,那也没意思。

同样选择返乡的,还有脱贫户韦国领。年轻时他也曾在外务工,可随着老父亲年岁渐长,他毅然回到家乡,重拾打鱼生计。韦国领说,他打捞的鱼虾一般都很畅销,他卖的黄鳝一斤能有七八十元。每天卖鱼后陪着老父亲在家,生活过得挺好。

金钗镇独秀村村民 韦国领:老爸老了就回来了,回来我自己种米不用买,每天打鱼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一个月两千块左右收入,打鱼又可以照顾老人,又可以有点收入。

金钗镇独秀村第一书记卢镜合告诉记者,在村里类似韦庆思和韦国领这样,在家门口打鱼增收的农户有二十多户,捕鱼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对家庭的守护与对传统的延续。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守护家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让 “绿水青山” 真正变成了 “幸福靠山”。

金钗镇独秀村第一书记 卢镜合:目前我们的帮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的帮扶,推广这个持续可生态的捕捞技术,第二个就是我们会帮助我们的农户拓宽这个销售的渠道,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这个农村网红,在线上销售我们的红水河鱼,让农户增收,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黄慧玲 朱建霖)

上篇:加方乡:政协搭台促就业,民族团结谱新篇
下篇:公示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5-10/24/008187.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