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加方乡政府正引导新联村龙池屯的经济能人将中医农业技术(中医农业技术,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应用于旱改水项目,在龙池屯试点在“旱改水”的水田里种稻养鱼,并将中医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一年种植三季稻谷,并养殖鱼类,增加土地产出,计划将“百年旱地”变成“稻鱼良田”,村民对这一试点充满期望,直赞“Very good”。
如何利用中医农业技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通过前期调研与实地勘察研究,龙池屯计划通过“旱改水”项目,将全屯48亩凹凸不平的山地改成水田,后续稻田里还将放入塘角鱼、荷花鲤、鲫鱼等各种合适在水稻里养殖的鱼类。8月中旬,龙池屯已经实现了二十多亩水稻的种植。9月4日,将近100万尾台湾泥鳅鱼苗,又分别被放进了共计3亩的碧绿稻田中,至此,龙池屯鱼稻共生、一田两用的种养模式正式开启。
龙池屯地处一个四周环山的半山腰小盆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屯耕地均为旱地,历来没有种过一分水田。现如今,不仅旱地成水田,还能在田里养鱼,据介绍,这一切依靠的就是中医农业技术的应用,即投放到稻田中的秘制百草料。
技术员黄瑞雄:这个是百草料,秸秆不能焚烧了拿来粉碎,粉碎了以后拿来深加工,它的好处在哪里呢,主要就是能够堵水,能够把那个(水田)漏水的方面,能够堵住,那第二个优点的话,它能够产生很多藻类,很多硅藻、螺旋藻,一、可以拿来养鱼,第二,鱼排泄出来的粪便可以供养稻谷。
黄瑞雄说,依靠中医农业技术应用加工出来的百草料,不仅能让水田里的泥土一直保持松软,还能让水田里的水处于恒温状态,即使是冬天也能保持在十八度左右的恒温,可以实现每年三季稻种植,同时还有防蚊、防鼠、防虫的功效,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让产出的稻谷和鱼类实现绿色环保。
据介绍,预计半年后,投放的禾花鱼、泥鳅、塘角鱼等水产品便可实现出产。每年每一亩鱼稻共生产出的纯收入在一万块钱左右,真正实现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赢”。对于这一利用中医农业技术发展的循环农业产业的未来发展,村民以及乡里的领导干部也都充满了信心。
龙池屯村民蓝海飞:感受非常深,我们之前这里想种田的时候,我们家这里的农户,简直不敢相信,包括邻村的、还有外面的,说龙池(屯)能种得稻田能养鱼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田已经种下去了,鱼也放了,我相信在以后会发展的更好, 我相信结果都是Very good。
加方乡人大主席李振恒:鱼稻共生这个模式,在我们全乡范围之内是第一个,我相信这成功的案例之后,我们乡里在有条件的地方展开之后,那也是对我们今后产业的发展、全乡的振兴也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韦舜 莫霞 唐运谋)